上海建成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达14个,全国领先

2021年03月31日13:07  来源:上观新闻
 

张江示范区内有不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些设施是怎样布局的?3月30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进回答了记者提问。

裘文进说,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近年来,在国家部委的支持下,上海建成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达14个,全部位于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目前,已建成(含试运行)8个、在建6个,涵盖光子、物质、生命、能源、海洋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设施数量、投资金额和建设进度均全国领先。

其中,在张江科学城地区共布局了8个光子科学相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建成的有上海同步辐射光源、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4个,2021-2022年间,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上海光源线站工程暨光源二期3个设施将建成,预计2025年硬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建成。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在张江科学城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集群。

此外,在嘉定布局了3个设施,包括已建成的神光I(已退役)、神光II激光实验装置,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已开始试运行;临港地区布局了2个设施,包括在建的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和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黄浦和闵行联合布局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目前已开展试运行。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取得了诸多重大创新成果,助推我国科技进步和发展。如2020年,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克服疫情影响,积极采取措施保持稳定高效运行。2020年1月26日,上海光源科学家用户团队率先公布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3CL水解酶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助力病原体研究及药物发现,在“科技抗疫”方面发挥了“国之重器”的支撑作用。2020年全年,上海光源、蛋白质中心等设施组织完成年度用户课题申请1500余份,用户2634人次,支持发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Cell达29篇,已成为多个学科领域前沿研究和高技术发展不可或缺的实验平台。

下一步,将按照国家部署,坚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服务于“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根本要求,持续推进已有大设施项目建设,完善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行管理体制机制,积极争取新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四五”期间落户上海,进一步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科技任务、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攻关。

(责编:沐一帆、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