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食管癌、前列腺癌有何征兆?早筛早诊

2021年03月16日11:31  来源:上观新闻
 
原标题:肺癌、食管癌、前列腺癌有何发病征兆?专家:早筛早诊,查查这些指标

摘要:科学的早筛、早诊,让防病胜于治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已经不再是传染病,而是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近年来肿瘤在慢性病中的次序越来越靠前。日前启动的3·13疾病筛查周活动上,肿瘤、呼吸、消化、代谢等多领域专家共同呼吁重视疾病的早期筛查,让防病胜于治病;人们早筛早诊一小步,健康中国则迈进一大步。

早期筛查,让防病胜于治病

一人生病,全家返贫。一个家庭有老人生了重病,子女生活面临失格,最后拖累成两代人的辛苦奔波甚至弹尽粮绝。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并不鲜见,尤其是在县域等基层地区。

但对很多常见慢病、肿瘤来说,科学的早筛、早诊,让防病胜于治病,就能“撬动”县域诊疗能力的提升以及全病程、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教授表示:“在我们国家,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胃癌和结肠癌在癌症中占有很大比例。不幸的是,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是中晚期。像有些食管癌患者,对早期的吞咽困难、胸骨后不适等症状缺乏警惕,到无法进食的时候才想起去看病,耽误了最好治疗时机。李教授希望大众能够重视早期筛查,做到早诊早治。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李教授在今年两会的提案就是建议开展社区人群胃癌筛查。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教授表示:“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绝不局限于卫生健康部门或卫生健康行业一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联合多方力量,在县域推行广泛的早筛早诊,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县域能力与健康促进的一次实践。”

早筛早诊一小步,健康中国一大步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泌尿肿瘤MDT首席专家叶定伟教授透露,在恶性肿瘤领域,上海男性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已名列第4位。近年来,我国的前列腺癌也以每年10%的速度快速增长,男人要想护好自己,先要护好自己的“生命腺”,有腰痛、全身疲劳、体重减轻等症状,要及时就医排除疾病可能。早筛、早诊、早治对及时发现前列腺癌意义重大。他呼吁:“建议50岁以上的男性每年做一次前列腺特异抗原即PSA检查。让我们共同助力提升基层早筛早诊意识和诊疗水平。”

糖尿病作为慢性病,越早发现,越容易治疗,而糖尿病前期的预兆很多人都会忽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小英教授呼吁:“我们要提高基层医院及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视程度,加强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同时,将白蛋白尿的检查纳入自己的常规体检。”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内科胡成平教授介绍:“肺癌是中国第一大恶性肿瘤,要提高肺癌的5年存活率,一定要重视肺癌的早筛早诊。有胸痛气短、面部异常、频繁咳嗽等症状且久治不愈的,一定要警惕,及时就医。”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部副主任杨汀教授呼吁:“我国一亿慢阻肺患者中,有超过50%在县域,我呼吁关爱县域百姓肺部健康,慢阻肺和肺癌早筛早诊早治疗。”

新闻链接

县域百姓多重治不重防

我国县域人口庞大,实现“健康中国2030”,县域人民的健康和医疗服务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但当前县域百姓多重治不重防,不能早期发现和诊疗疾病,导致经济负担增加、因病致贫的情况普遍,“防治足不出县、减轻疾病负担”成为他们最迫切的需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继续教育处处长宋仙保介绍,基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能力建设不足、基层群众早筛早诊意识不强的情况,在医疗改革新形势下,本次筛查周活动联合了政、医、产、学、研等多方力量,将以“县域医院”为抓手,联合基金会等公益机构,面向近300个县,近3万人次开展形式创新灵活的疾病早筛活动,在呼吸、心血管、代谢、肿瘤、消化等疾病领域提高基层患者早筛早诊的意识,如移动筛查车、不同特色县域医院的义诊和早筛活动等,做到广覆盖和精准筛查。

(责编:严远、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