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制作:实习生 顾海民
谈起最敬佩的偶像,舒强直言:“马斯克”。
同为汽车行业的“探路者”,舒强,90后的“后浪”,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科班出身,也是上海青年创业者中的佼佼者。
研二期间,舒强就找准了创业方向——线控底盘技术。然而,创业艰辛,有着太多的未知与彷徨。“周边的人基本都是善意地‘泼冷水’,建议我先去大公司工作历练两三年,学习产品开发流程和管理体系后,再来创业较为稳妥。”
前辈们的善意提醒和真诚建议,一度让舒强焦虑到严重失眠,但他坚信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大潮下,新型的线控底盘技术是汽车行业发展必由之路。此外,创业窗口期很短,一去不复返,舒强最终选择遵从初心,坚持自我。
恰好当时迎来创业的“政策东风”,鼓励高等院校创新主体及科技人员转化科研成果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出台,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指明了路径。
同驭研发大楼
2016年9月,敢想敢干、不拘泥条框的舒强,创办了上海同驭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线控底盘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以满足智能驾驶、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求。
“创业艰难百战多”。作为初创企业,同驭在没有知名度的情况下,起步维艰,碰到了形形色色的困难。令舒强没想到的是,26岁创业的年龄,也成了绊脚石。
刚创业不久,一个智能驾驶汽车示范工程项目,急需对一批车改装线控制动系统。“电话里说的好好的,我们是同济的团队,有多年的经验积累,对方听完也比较放心,让赶紧飞过去接洽。”然而见面后,当客户看到舒强略显稚嫩的脸庞时,不由得对他们的能力产生了质疑。尽管舒强竭力去解释和证明,仍未能成功打消客户的疑虑。
不过,看在同驭远道而来及舒强不断拍胸脯、表信心的份上,在不满意不收费的前提下,客户仅同意提供一台车进行改装。经过同驭团队争分夺秒的设计、仿真、制造样件、调试,终于在承诺的一个月期限内完成了第一台车的改装,并且效果让客户非常满意,剩下的几台车也就顺利拿下了。
后来舒强才知道,这次改装并不是同驭一方在参与,而是一场同行的较劲。所幸同驭团队用实力赢得了客户认可,拿下了后续订单,也掘到了同驭“第一桶金”。
同驭生产线
创业中摸索的同驭是幸运的。同驭成为了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在底盘领域孵化的唯一企业,以及上海市第一批科技成果转化试点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同驭自主研发的线控制动系统EHB已成功应用于吉利、东风、江淮、江铃、金龙等60多家客户的各类车型。在新冠疫情期间,装配同驭EHB的各类无人车服务于各个公共场所,为防疫、抗疫贡献一份力量。同驭成为全球极少数具备线控制动系统量产能力的公司之一。
四年来,同驭硕果累累。获得2020“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立项,并代表上海参加全国行业赛获得优秀;获得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支持;中国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100强;上海市最具投资潜力50佳创业企业等。舒强也荣获上海市海聚英才创业大赛金聚奖及嘉定区高层次创新创业与急需紧缺人才等荣誉。
“同舟共济,驭控未来”,正如同驭的寓意,舒强带领一群同样怀揣梦想的伙伴,克服重重阻碍,从团队组建到公司融资、从产品研发到测试认证、从供应链建设到批量生产,成功立下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同驭自主研发的线控制动系统(EHB)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拥有相关专利50多项。
距离2025年,还有5年时间,舒强定下了两个“小目标”:实现科创板上市以及同驭成为我国线控底盘核心技术领跑者。作为国内领先的智能驾驶执行层一级供应商,舒强表示,同驭将深耕“下一代线控底盘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为中国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的发展挖掘无限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