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第五空间”如何精心管理?专家指出要遵循一定的“公共性原则”

2021年03月01日10:06  来源:上观新闻
 

对上海这样的高密度城市来说,建筑楼顶空间的利用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从接受度较高的屋顶绿化,到近几年逐渐出现的屋顶球场、屋顶农庄,甚至餐厅、酒吧、泳池等场所,建筑楼顶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正成为城市建设的新潮流。

但一些建筑楼顶的利用也带来不少社会矛盾,必备照明设施产生的光污染、人员活动带来的噪声,往往会引发投诉,屋顶球场便是典型案例之一。建筑楼顶“第五空间”如何精细化开发利用?如何做到丰富城市功能又不带来矛盾?记者日前走访了一些屋顶球场寻找答案。

小区对面商场屋顶建球场

春节刚过,晋城路阳城世家苑小区的部分居民发起一轮新的投诉,投诉目标是与小区一路之隔的静安大融城。原来,春节前,居民们就发现大融城2号楼楼顶竖起一根根钢柱,一问是要建一个屋顶足球场。“可以预见,将来的灯光射过来,还有踢球时人员的大呼小叫,都是对我们的骚扰。”小区居民陈女士说出了投诉居民们的担忧。

2月20日,记者来到静安大融城。大融城共有5幢楼,2号楼是沿晋城路侧东端的一幢楼,共3层。商场内宣传图显示,2号楼主题为“乐运动”,功能设置为运动综合馆,但楼内目前以各类教育培训为主。站在晋城路上抬头看,能看到顶楼竖起的钢结构架子露出上端一小部分。乘坐电梯到3楼后,再沿着消防楼梯上一层方能登上屋顶。此时屋顶门禁锁着,从门禁一侧的窗户看出去,只见屋顶绝大部分区域已用水泥重新铺平。铺平区域的四周,方形水泥块的底座上,插上了一根根方形钢柱,加上横向焊接的钢条,组成了一个长方体框架结构,看起来似乎是一个笼式球场。

当时恰好有商场工作人员刷开门禁,记者来到屋顶看到:除两侧一些空调设备外,几乎整个屋顶1000余平方米都铺平改造过了;长方形的钢结构框架有东西两个,看起来未来将有两个球场。

站在屋顶近晋城路一侧,由于高处毫无阻隔,对面的阳城世家苑小区仿佛近在咫尺。“屋顶是开放空间,一旦晚上有人踢球,那得多吵?”春节前,居民许女士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希望能够阻止屋顶球场建成。

2月22日,记者再次来到大融城,希望了解屋顶足球场建造的前因后果。商场物业一名负责人解释:2号楼屋顶足球场为物业出钱建造,希望用球场来提升2号楼的体育气氛。球场建成后,将主要用于商场举办一些体育类主题活动、员工团建培训等方面。该负责人称,未来也将结合会员活动面向周边居民开放,开设一些青少年足球培训班等。该负责人承诺,试运营阶段暂时不会作为社会化体育场所来运营,后期如果要用作社会化运营也会与居民协商,不会影响居民的正常休息和生活。该负责人还称,球场预计6月前完工。

这类邻避矛盾不容易解决

阳城世家苑小区居民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在申城,不少屋顶球场运营后均因较大噪声和夜晚灯光太亮引发矛盾。

位于杨浦区逸仙路519号的三湘屋顶足球场自2015年起运营,吸引不少足球爱好者,几乎每晚都有球队租借场地训练或比赛,没少被周边居民投诉。徐先生就住在三湘世纪花城西区,距离足球场直线距离约50米,他说几乎每晚都饱受球队踢球、呐喊声音的困扰,还要忍受夜晚足球场灯光的直射。

2月20日,记者前往三湘屋顶足球场。该球场位于逸仙高架路西侧,沿街新南华饭店的楼顶,球场西侧紧挨着三湘世纪花城西区。晚上6时40分左右,楼顶灯光亮起。徐先生家位于靠球场最近的一幢楼,站在顶楼露台上,足球场北端的一盏大灯直晃晃地照射过来,“已经好多了,之前有5个灯正对着我们。”但最令徐先生头疼的,还是踢球人的欢呼声。“一有人进球就有欢呼声,有时候旁边还坐一排观众,声音更大。”在记者跟徐先生交谈的十几分钟里,球场不时传来欢呼声。据徐先生说,自2019年起,足球场几乎每晚都有人踢球,这给他们带来极大困扰,“一直持续到晚上10时许,想早点睡根本不可能”。

徐先生不止一次拨打过“12345”,希望能够解决球场的噪声问题。不过,环保部门曾回复,类似人声噪声暂无定性标准,建议徐先生报警处理。“我总不可能每天晚上报警吧?”后来,经过有关部门协调,球场营业时间作了调整,不过徐先生并不满意:“他们还是会踢到晚上9时许,有没有可能加装隔音屏?”

22日,记者联系到三湘屋顶足球场的管理方上海歆慧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据称,2013年,公司经过市场调研和场地勘测,最终选择在逸仙路519号的楼顶开设“空中足球场”。之所以选择这里,一方面,因为它原本就是一处闲置网球场,改造难度不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身处居民集聚区,体育氛围浓,有较大市场空间,“白天基本没什么人,主要服务下班后的人群”。

面对周边居民的反复投诉,球场负责人表示已尽可能做了调整:先是更改灯光的朝向和高度,随后又缩短营业时间,“原本是晚上6时到10时分两场出租,现在变成晚上7时到9时一场了。”不过,记者在现场看到,晚上7时20分,球队的成员才陆续到齐,如果要踢满两小时,意味着晚上9时20分才能结束。

如何处理好楼顶空间利用和周边居民的关系?该负责人表示为难。他说,2015年球场开设时,他们直接跟所在商业楼宇的物业签署合同,之后申请了营业执照,一直是合法合规经营。对于加装隔音屏的建议,该负责人表示有难度。首先是成本不菲,该足球场为5人场,长34米,宽20米,加装隔音屏意味着要增加50多米的隔音屏费用;其次还存在安全隐患,“万一遇到台风天,楼顶隔音屏又是悬在居民头上的隐患”。

一些屋顶球场也因投诉多而不得不处于半闲置状态。2019年7月起,柳营路588弄居民多次投诉小区西侧上海现代交通商务园区顶楼的屋顶足球场扰民。2月22日傍晚,记者在园区商务楼顶楼看到,通往屋顶的楼梯被锁上了。保安称,如今来踢球的人很少,仅有几支固定的队伍偶尔来踢,且必须在晚上8时结束。

屋顶利用一样需要评估

虽然一些楼顶球场产生了邻避矛盾,但对楼顶空间的利用也不能因噎废食。随着申城城市发展水平的提升,开发楼顶空间是弥补城市地面空间不足、提升城市功能的有效措施。就以楼顶球场为例,申城也不乏运作良好、受到居民广泛欢迎的球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申城群众文化体育场所不足的问题。因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鼓励开发楼顶空间,满足市民生活休闲需求。

面对可能产生的矛盾,申城如何做好制度设计,精细化管理建筑楼顶空间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教授董楠楠指出,一些屋顶球场存在选址不当的问题。他认为,利用楼顶空间可以丰富所在建筑的功能体验,但利用还是要遵循一定的“公共性原则”,即在项目的选址上要充分论证,对灯光、噪声等可能带来的影响予以评估,避免扰民。楼顶空间的综合利用逻辑其实和地面一样,需要对屋顶的条件和项目的优势、劣势、影响予以评估,安全性上比地面要求更高。

董楠楠介绍,申城近年来一直鼓励推广屋顶绿化,目前对于建筑屋顶绿化的工程审批、管理流程、资金补贴等已有一整套健全的政策,但对于其他形式的利用,还处于发展阶段,利用方式、商业逻辑均尚在探索。若要精细化管理楼顶空间的利用,应该先对城市屋顶空间的资源进行精细化的识别和评价,并结合建筑的特点条件,给出楼顶空间功能开发的建议和规范。

上海市城管执法局指出,楼顶空间的开发利用从性质上属于“非改非”,即改变了楼顶原有的使用功能结构,对此应有必要的规划审批或备案程序,对楼顶空间利用方案予以必要审核,改造后的设施也应根据其所属性质纳入日常管理。

(责编:董志雯、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