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熟悉却最易出错?开学第一天,同学们学的竟是……

2021年02月23日16:47  
 

同济小学给同学们

带来一堂与众不同的“开学第一课”

是什么?学沪语!

“红楼梦’,你可不要说红楼‘忙’,‘mang’这个音是白读。比如,昨天晚上我睡觉做了一个梦,这个‘梦’可以读‘mang’”

昨天上午,同济小学请来了沪上知名滑稽表演艺术家钱程,给孩子们上开学第一课:学沪语。

从白读、文读的区别,到尖音、团音怎么分辨,再细化到“红楼梦”该怎么念,“大世界”如何发音,《咏鹅》里的那句“鹅鹅鹅”,翻译成上海话难道要连读三个“白乌居”?钱程把滑稽模仿带进课堂,把孩子们逗得直笑。平时不少同学都觉得自己的沪语说得“挺溜”,结果今天一听,才发现了“不对劲”。图片

竺雨静是同济小学三年级学生,她说:“我一直认为‘的的刮刮’这个‘的’就是读‘de’,原来是读‘di’……”学生徐宇浩说:“原来上海话还是有很多发音区别的。”

在70后、80后一代人的印象中,上海话不用专门去学,只靠耳濡目染,自然“张口就来”。不过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孩子们表示,自己虽然会说上海话,但是说出来的话多少有点“夹生”,好像下一秒普通话就要脱口而出了。学生肖涵文就举例说:“外婆跟我说上海话,大多数时候,我都用普通话回复她,也会用上海话夹在普通话里面。”

学上海方言

是为了让大家通过言语

去了解日常生活中

包含着的地域文化

同济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学第一课”之所以选择了沪语教学,就是想给孩子们播下一个“说上海话”的种子。

“我们希望能在校园里,让大家都学会沪语后,能进行交流,而且没有障碍。”同济小学校长孙燕菁说。

艺术家钱程告诉记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语言进行过评估,有七个级别,其中第三级是“肯定濒危型”。“肯定濒危型”语言简单来说,是家长对子女说的一种语言,但子女已经不用这种语言来回答家长了。

换句话说,家长和孩子说上海话,孩子用普通话回答家长,时间长了,家庭语言就变成普通话了……“这种情况在上海家庭中比比皆是,所以我们呼吁有上海话语言环境的家庭,在家里多说一说上海话。”

上海是一座“海纳百川”的大都市

在兼容并蓄的同时

本土的地域文化

不能在城市发展中销声匿迹

各位小伙伴

可别把自家方言“弄丢了”

(来源:上海杨浦)

(责编:董志雯、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