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上海少年冲进诗词大会擂主争夺赛,他心中还有一个小小目标

“传承中华文化,今后也要坐嘉宾席”

2021年02月21日08:49  来源:新闻晨报
 

黄嘉晨爱好广泛,除了古诗词,还爱好美术和历史。 /受访者供图

最近《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正式开播,上海的一位10岁少年黄嘉晨在朋友圈刷屏了。

大浪淘沙环节,他在少年团中答题正确率最高、用时最短,在之后两两对决中,战胜了来自云南的高一学生余雪梅。

在个人追逐赛中他战胜了边防警察王子豪,走上擂主争夺的赛场。

虽然,最终黄嘉晨遗憾战败,但他从容不迫、大气豁达的赛场表现,获得很高的人气。

这样的一个少年,从小是怎么成长的?

近日,记者联系到了黄妈妈。黄妈妈家有二宝,还是一名忙碌的外企职场妈。在她看来,从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非常重要,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长与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效率,其实能够有一个加速的效应,反而孩子能有更多的时间扩展爱好。

爱读诗,还爱好看地图

“学习古诗词和做好其他的事情一样,最大的秘诀就是提高效率和坚持。朱熹在他的劝学诗《偶成》中就说过‘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黄嘉晨也用这联诗作为自己冲出百人团后的定场诗。

黄妈妈回忆,小时候,家里并没有刻意培养黄嘉晨在古诗词方面的兴趣。但机缘巧合,在黄嘉晨很小的时候,家里给他买过一套启蒙卡片,他对其中的唐诗一册非常感兴趣。也就是从那时候起,黄嘉晨就对相关的内容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

黄嘉晨的兴趣也很广泛,他还有个爱好是看地图,能记住世界所有国家的国旗、首都、地理位置,而且凭空画出来。在幼儿园大班时,他还上过一期潮童天下节目,主题就是《国旗知多少》。

长大了的黄嘉晨,其实对西方美术史也很感兴趣。

黄妈妈表示:“成长这件事,没有任何可以全盘复制的经验模板,我们希望能让孩子把天性发挥出来,培养习惯因势利导,这样或许更能创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从小正向成长。”

两三岁能背几百首古诗

黄嘉晨会背的第一首古诗,是柳宗元的《江雪》。那时,他还是个口齿不清楚的幼儿园小朋友,但在幼儿园的三年里,黄嘉晨在妈妈的陪伴下,积累了不少古诗词。

“别的孩子小时候喜欢听家长讲睡前故事,但黄嘉晨从小喜欢睡前听我念一首古诗。”黄妈妈回忆,孩子其实从小性格就比较安静,记忆力非常好,感觉背东西都不难,他两三岁时就能背几百首古诗。

黄嘉晨就读的盛大花园小学从一年级开始,每天早读都是听诗词。古诗文诵读一直是学校传统特色课程,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循序渐进地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让孩子们浸润于古诗文的意境美、音韵美、画面美中,获得古诗文的启蒙以及经典文化美德的感悟和熏陶。

黄嘉晨说,自己先用一年时间背出《唐诗三百首》,接着用了一年时间背了近百首宋词和毛泽东诗词,随后又用了一年时间回顾之前背过的诗词,进一步理解诗词的意思、了解诗人的生平。

对于难背的长诗,他就和妈妈用这首诗玩“飞花令”,飞了几天,诗中大部分的句子也就背熟了,整首诗就背下来了。

平时主要发展兴趣爱好

有经验的家长都知道,进了小学,有了作业,自然时间就紧了。黄嘉晨哪来那么多时间积累古诗呢?

除了学校的早读以外,更重要的是,黄嘉晨从小动作非常快,现在小学四年级每天晚上七八点就完成了作业,课外补习也很少,成绩在班里也是名列前茅。平时主要是发展兴趣爱好。

“他平时每周一次在长宁美校学画画,还参加了小记者团,锻炼人际交流能力,其他的绝大多数都是网课,所以时间上自由度也大一些。”黄妈妈坦言,孩子的学习习惯确实不错。虽然在校外补习不多,但在学校里的所有作业,黄嘉晨也能以较高的质量完成。“随着年龄的增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效率,其实能够有一个加速的效应。反而孩子能有更多的时间扩展爱好,我们觉得这是相辅相成的。”

除了古诗词之外,黄嘉晨也很喜欢画画和历史。他在去年寒假的疫情期间自己和同学办了一个公众号,完全是自己写自己画自己找素材。这很耗时间,但家里人都很支持,唯一的条件就是不能影响学业。从目前看来,什么也没耽误。

在家庭教育中,黄嘉晨的家人有一个共识,“一个人不需要有太多的兴趣爱好,但只要肯花心思,喜欢一样东西就坚持下去!”

喜欢为诗词配上图画

在诗词大会的擂主争夺赛中,黄嘉晨得到的两分都来自看康震老师作画猜诗句。

有意思的是,这宝贵的两分,就得益于黄嘉晨自己平时也喜欢为诗配画。

黄嘉晨一直有抄诗的习惯,有一天,黄嘉晨觉得给抄好的诗配个画挺好玩的,于是就在空白的地方根据诗词中的关键信息画了一幅配图。“配好画之后,我再背诗,发现轻松了很多,那些诗句伴随着配图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后来,黄嘉晨有空时就会给一些诗词配上图画,他说,不擅长画画的同学也可以把诗词中的一些元素用便于记忆的图形表现出来。

“诗画本一律”,画能体现诗的意境,但怎么来理解那些艰涩难懂的诗句呢?

“比如《锦瑟》,我初读这首诗的时候,不是很理解,因为李商隐在诗中用到了很多典故。”黄嘉晨说,他把这首诗里涉及到的典故都查了一下。“了解了这些典故的含义,我就可以把它们画出来了。”对于诗词中不理解的地方,黄嘉晨会通过阅读其他参考资料、书籍来加以研究。

希望坐上康震教授嘉宾席

“在录制《中国诗词大会》的25天,尽管每天都要录制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但所有选手都精神饱满,我想这就是诗词的力量吧。”黄嘉晨说。

在他妈妈看来,通过这次去北京的录制经历,他学到了坚持不懈的精神。“一路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诗友,一样热爱古诗词,一路上小伙伴们一直在玩飞花令。”

其实,说起参加诗词大会的机缘,还要回溯到三年级。一次偶然的机会,黄嘉晨参加了上海小学生古诗文大会“桂冠少年”选拔活动。诗词储备充足的黄嘉晨,第一次参加就获得了三年组的“桂冠少年”称号。

之后,他连续两届获得上海小学生古诗文大会三年级、四年级的“桂冠少年”称号,也获得了更大的信心,并获得了参与《中国诗词大会》上海赛区海选的机会。

春节里,他也没歇着,已在准备下半年的上海小学生古诗文大会。

黄嘉晨欣赏刘禹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大气,有戴叔伦“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志向。

在他心中,还有一个小小的目标,“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今后也要坐上康震教授这个嘉宾席的位置。”(晨报记者 李星言)

(责编:董志雯、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