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络春晚上 清华上海校友会艺术团一曲合唱成焦点

2021年02月07日09:17  来源:上观新闻
 

老爷爷老奶奶,清华、校友、央视、上海。这几个关键词所涵盖的一夜“唱”红团队,成了全国电视观众瞩目的焦点——

日前播出的2021年央视网络春晚,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献演《同一个少年》串烧合唱,爷爷奶奶们齐刷刷卷起衬衫袖子的一刹那,年龄感消失了,生命的热力四射。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爷爷奶奶们满怀自信笑容、跟着音乐律动唱出“错龄”歌词时,满场满屏沸腾。继而,为不老的他们与不变的青春情怀感动。

老人们如何驾驭央视网络春晚出的“跨龄”演绎流行歌曲难题?记者拨通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团长、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刘西拉的电话。

疫情下的严冬集体赴京

自2008年成立以来,这个由爷爷奶奶辈的音乐爱好者组成的合唱团已经登上过许多舞台,他们的单曲“刷屏”已久,说他们是“网红合唱团”,也并不为过。

但这一次,在新冠肺炎疫情仍然肆虐之时,平均年龄高达74.5岁的几十位团员要在严冬季节集体出动,从上海赶赴北京录制现场,着实不容易。

刘西拉告诉记者,出发前,团员们安抚好家中小辈,做足出门准备,备好口罩、洗手液等防疫用品,还事先做功课查清楚哪些地方是高、中风险区。

抵达北京已是深夜,爷爷奶奶们难免疲惫。但第二天排练时,团员们个个都恢复了状态。漫长的化妆、彩排、等待录制的时间里,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

工作人员听得眼睛发亮

上央视网络春晚,唱什么?曲目除了沉静舒缓的《同一首歌》之外,编导的想法是抗击疫情的当下,需要一点轻松、活泼与振奋,于是请老人们试一试年轻群体中流行的“时代曲”《少年》。听到《少年》的旋律,大家第一反应是好听,可歌曲充满青春律动的风格,又让他们觉得“太不寻常”。“说实话,这是一首流行歌曲,和我们年轻时唱的歌差别比较大。”刘西拉告诉记者,团员们大都出生于抗战时期,在学校里唱的都是《毕业歌》这样的歌曲。上大学后,新中国建设正处于困难时期,亟需大批人才,团员们和当时许许多多的大学生一样,喊起了响亮的口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几十年后,在央视舞台上演绎的这一曲,风格与团员们惯常演唱的歌曲不同,但“边唱边找感觉”,这群古稀清华人在学习过程中,逐渐领悟了歌曲的内涵。

“眼前这个少年/还是最初那张脸/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团员们豁然开朗——这歌词虽然是为年轻人写的,可同时不也对得上当年走出清华园时还稚嫩的自己,不也是在讲述“初心”的故事吗?爷爷奶奶们惊喜地发现,原来现在年轻人喜欢的,也正是自己所感同身受的。

“尤其是那两句英文歌词,‘Say never never give up/Like a fire’,说的是永不放弃,要燃烧起生命的火焰,这和我们从小便坚定的信念和理想有共通之处。”刘西拉说。

排练时,一旁的工作人员听得眼睛发亮,有的工作人员眼里竟然泛起了泪花。大家更有信心,把《少年》演绎好,唱出他们的时代和现在的时代所共有的、共同需要的一种生命热力与自信精神。

表演中,前半部分《同一首歌》片段演唱完毕后,团员们纷纷挽起了袖口,在音乐的律动声中开唱《少年》,现场也随之爆发出比之前更响亮的呼喊和掌声。网友评论说,“挽袖口这个动作,真是神来之笔”。

刘西拉告诉记者,这个动作代表着“不忘初心,撸起袖子加油干”,是排练场上转换曲风的当口,大家共同感受到需要释放的一种情绪,也就顺手一起表现了出来。

这次的辛苦,值了!

这几天,刘西拉和团员们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很多人看到了他们的表演,纷纷打来电话,表达激动和感动。网络上,合唱团的表演视频下方评论区也热闹非凡。强烈的反响让刘西拉和团员们感慨,这次的辛苦,值了!

团里最年长的“老大哥”程不时,出生于1930年。他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中国第一代大飞机“运10”的副总设计师和大飞机C919的专家组成员。朱凤蓉和张利兴是团内的一对“将军夫妻”。从清华毕业后,张利兴奔赴新疆马兰核试验基地,朱凤蓉选择追随爱人和理想。夫妻二人直到退休几年后才从基地返回故乡。团长刘西拉和妻子陈陈是合唱团的骨干,更是交大的“模范夫妻”。改革开放后,他们成为第一对双双取得博士学位后从美国回国的夫妻。

有人说,清华大学上海校友艺术团“藏龙卧虎”,那些在各自领域深耕一辈子的专家,如今用歌唱的形式,继续表达着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爱。“不需要你知道我,不渴望你记得我,我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山河。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我……”这首《祖国不会忘记》就是他们的内心写照。

(责编:陈晨、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