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这一《通知》为中小学校科学有效加强学生手机管理提供了支持与指导。不过,也有家长疑惑:智能手表能戴着进校园吗?
佩戴智能手表各校做法不一
记者调查发现,对于智能手表,各校做法不一。西南位育中学党委书记金琪说,目前学校允许学生经申请后把手机带到学校,但一到学校就必须关机,出了学校方可开机。根据学生自主修订的学生守则,一般不在教室开机,若有校园、社团活动需要使用手机拍摄等,需申请后佩戴工作证或在老师监管下使用;如需和家长联系的,经老师同意后在办公室打电话,但智能手表不能带到学校。
虹桥中心小学校长唐晓安说,对于智能手表,学校并没禁止。总有个别家长放学后不能准时来接孩子,他们给孩子备着,方便必要时联系。“课间孩子很少会用这种智能设备,多数孩子都在正常休息或游戏。我教的班级就有一名学生申请带手机,但在校确保关机。放学后,他等在校门口时开机,用手机打车。他父母不能在放学时接他,于是他每天都自己用手机打车回家。”南洋模范中学党委书记陈宏观说,学校目前可以让学生戴智能手表进校,但仅能使用手表的功能。
《通知》还强调,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合理使用手机,抓住教育契机
在信息化时代,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终端成为学生了解社会、认识世界的主要渠道和工具。正确、合理地使用手机,是信息化时代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但学生手机使用管理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制宜。学校应将手机使用管理的要求明确告知每位教师、每个学生,然后由教师监督、学生互相监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的五部校园法中,《学生在校使用手机规定》这一部就是关于手机的管理规定。校长傅松说,虽然智能手表没有归入管理,但近年来学校明确学生手机进校后,在各班放入指定地方,放学离校前取走。学生在校如果要使用手机进行联系,一般是使用班主任的手机,或使用办公室电话、门卫间电话。高中全部这样操作,初中各年级方法略有不同,因为初中生年龄较小,家长要求不一样,各班有自管会,根据家长、学生意见,实行初中各班级制定的管理规则。“但进校关机、离校才能开机,这条是统一的。”
在天一小学,通过模拟听证会的形式引导孩子们讨论过这个话题,包括如何正确使用,倡导学生学习自我管理。“正面引导学生自己讨论,形成校内学生使用规则,可培养孩子辨别能力。”校长吕华琼说。
鼓励学生参与制定规则,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本身也是一个教育过程。对于手机使用,在不该用的时候要管住自己,该用的时候要正确使用,时时处处提醒自己控制手机的使用时间,做到非必须不使用,挖掘好学生手机使用管理中蕴含的教育价值。不少老师反映,在2020年上半年防疫期间,那些平时注重培养自制力的学生,其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强,能正确、合理地使用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终端,把在家里的学习和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合理规划使用时间,不沉溺于手机游戏。
防止手机依赖,家长要先带头
禁止将手机等电子设备带入校园,也是各国基础教育的普遍共识和做法。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不仅是为了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也是为防止学生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说,“我们发现,学生在校需用手机的情况多半是与家长联系,比如:东西忘记带了、接送问题等,如果学校能提供一些便利服务,让学生与家长联系得到,同时培养学生不丢三落四的好习惯,今后进校园不带手机或智能手表是可以做到的。”
假期里,很多家长将手机当作免费的“保姆”,放任子女无节制地使用手机。而手机依赖的坏习惯一旦养成,就需要花费大量力气才能纠正。部分家长自己也为难:“虽然教孩子管好手机使用,但自己也忍不住要长时间玩手机。”对此,教育专家指出,要求子女做到的,家长首先要自己做到。所有家庭成员都要遵守手机使用的管理规定,做到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家长带头遵守规定,主动用阅读、运动等正能量活动充实个人生活,以户外运动、家务劳动、社交活动等分散注意力,不仅能让子女对手机管理规定心服口服,也能引导子女养成限时使用手机、非必要不看手机的好习惯,防止手机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