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地方两会观察】

写在上海两会闭幕:新征程,对标最高“比学赶超”

唐小丽

2021年01月27日16:50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编者按】一年一度的省级两会,是观察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各地将如何规划新一年的重点工作?如何绘制未来五年经济社会的发展蓝图?人民网记者走进2021年省级两会,带您一同了解。

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张驰摄

两会一年一度,今年殊为不凡。

刚刚过去的2020年,上海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考验,也迎来了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浦东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发出了时代号令、提供了根本遵循、确立了行动指南。

1月24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和代表团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强化整体性战略设计、集成性攻坚突破、标志性项目引领、自主性改革探路,以更高站位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以更高效能推进重大任务实施,以更实抓手牵引全局联动发展,以更大勇气深化制度创新突破,在新的征程上始终走在改革发展最前列,成为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的生动典范。

交答卷:防疫发展两不误,双战线上获双赢

两会前夕,上海颇不平静。

1月21日至1月26日,上海市卫健委通报本地确诊病例15例。面对每天都在增加的数字,不少上海市民直言“心里抖豁豁”,临近春节,还能否返乡过年?留在上海,工作、生活秩序会否被打乱?

身为上海市人大代表的张文宏24日凌晨发微博称:“上海的防疫工作一直是‘陶瓷店里抓老鼠’,我们希望既抓住老鼠,又不要打破瓷器,希望不要因为防疫对社会生活产生大的影响。” 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张文宏表示,通过快速反应、及时处置、精准检测、动态清零,上海有信心、有把握在未来几周内将疫情控制住,“请大家安心,上海防疫部队每天都在全力奔跑,上海会平安的。”

1月24日上午,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在上海世博中心如期开幕。

“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口岸进境航班4.7万架次、进境人员190万人次,分别占全国空港口岸的33.6%和27.9%。”这是上海市市长龚正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一组数据。上海承担的境外输入压力由此可见一斑。负重前行中,上海不辱使命,在科学精准防控之下,牢牢守住国门。

海关工作人员对入境旅客进行咽拭子采集。上海海关供图

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7%,这个数字同样得来不易:一季度,上海GDP增速-6.7%,从二季度开始,与时间赛跑,尤其四季度奋力冲刺,逆势翻盘,推动经济发展回到良性增长的轨道上。

这一年,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实现重大进展。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

龚正说,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过去的五年,是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五年,全市生产总值从2.69万亿元增加到3.8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3万美元;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再出发步伐显著加快的五年,三项新的重大任务深入实施,成功举办三届进口博览会;过去的五年,是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的五年,“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从无到有,打响品牌;过去的五年,也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五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万元增加到7.2万元,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定目标:打造五大新城,建设数字之都

会议室外冬雨淅沥,会议室内掌声不断热气腾腾。五大新城、五型经济、四大功能、城市数字化转型……展望未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一系列关键词,令人振奋。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的说明提到,上海要加快构建“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把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打造成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五大新城如何发力,事关上海城市发展空间,事关上海经济发展后劲。”市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字字铿锵。

“我们建设城市不能光从技术上研究,还要注重打造人性化、人文化、有人情味的人民城市。”作为“五大新城”之一奉贤的主政者,市人大代表、奉贤区委书记庄木弟感慨良多:“五大新城建设让郊区人民心花怒放,这意味着上海未来发展动能的转变。”

奉贤新城鸟瞰图 奉贤区新闻办提供

从人大会场到政协会场,“五大新城”成了今年两会的高频词。“五大新城的建设是上海未来发展具有活力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战略支点,新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它们必须在精准化、差异化上下功夫。”市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主任陆月星认为,五大新城各自的功能定位既要体现共性、互补,又要体现个性、特色,实现错位发展。

无疑,“十四五”时期,上海最大的变化之一,将是五大新城的崛起。新城建设,不是简单的“旧瓶装新酒”,按照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未来的五大新城,将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生态环境、综合交通等方面优化完善,形成体系完备、具有一定辐射能力的综合性功能。住在这里的市民,不出新城就能实现“宜居宜业宜游”,不用事事往主城区跑。

前些日子,一份引领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正式发布,标志着上海正式打响了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的“发令枪”。

对上海而言,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也是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让许多无法适应互联网的老年人面临着一条“数字鸿沟”。“在年轻人眼里最简单不过的事情,对于老年人来说,就像是另一个世界,是一条跨越不了的鸿沟。”市人大代表、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郑惠强说,如果没有人停下来、伸出手去帮帮他们,他们很可能永远无法逾越。

为此,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要提高智能技术无障碍服务水平,助力老年人、残疾人跨越“数字鸿沟”。短短几句话,城市温度尽显。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龚正如是说。

抓开局:起步就是冲刺,不断比学赶超

2021年首个工作日——1月4日上午,沪东中华长兴基地项目、上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项目、中石化大丝束碳纤维项目等一一报告准备完毕,李强一声令下:“开工!”顿时,大屏幕上64个项目工地机器轰鸣,场面震憾,应和了上海关于“起步就是冲刺,开局便是决战”的誓言。

2021年第一个工作日,64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陈正宝摄

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被抱以更高期望的上海,努力实现“开门红”,责无旁贷。因此,上海“十四五”开局首场活动就很有分量,全市64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超过2700亿元。

紧随其后,1月5日,上海市委召开季度工作会议。“今年一季度开局,既是今年一年工作的开局,也是‘十四五’五年工作的开局,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李强这样定调。上海在抓发展、惠民生各个方面要比学赶超,对标先进要有被甩开、被落下的危机感,“各项工作要敢于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

当下,正在召开的上海两会上,定下了今年的多个“小目标”: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1%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在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5%左右……

目标既已确定,各区主政者们更是摩拳擦掌,奋力争先。

“宝山是面临转型压力的老工业基地,必须紧紧依靠创新驱动,”市人大代表、宝山区委书记陈杰说,“在一些细分领域,找到自身优势,率先布局来‘抢好跑道’,有利于较快形成高端产业引领。”

市人大代表、普陀区长姜冬冬表示,普陀下一步将着力提升上海创新园和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的开放度、集中度、显示度,加快吸引、培育一批有显示度、带动性、效益、特色的重大科技项目,争取在人工智能、信息科技、生命健康等“卡脖子”领域有所突破。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创造未来。正如李强所说,要拿出再出发、从头越的干事志气,提振奋发有为、奋勇争先的精神状态,铆足“比”的劲头,增强“学”的主动,激发“赶”的动力,强化“超”的追求,切实形成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和浓厚氛围,不断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

专题:聚焦2021地方两会·上海篇

(责编:严远、金煜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