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延续高质量发展的势头?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日前交出成绩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78项制度创新任务已落地实施或先行先试共69项,50条“特殊支持政策”基本完成;已累计签约项目517个,涉及投资额超过3345亿元……进入新一年,临港热度不减。总投资超300亿元的10个项目集中开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于近日实现全域封关验收。
两会会场内,临港新片区亦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话题。新的一年,临港如何延续高质量发展的势头?代表委员们纷纷提出建议。
产业链体现“特殊经济功能区”特色
如今临港新片区已初步形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市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吴健生认为,产业链初步集聚后,下一步应着眼于突出“特殊经济功能区”特色。
“目前长三角地区一些园区在创新制剂、医疗器械、精准医疗、医学检验及医疗健康等领域研发、产业化项目,出现了重复投资、产品雷同、市场重叠等现象。”吴健生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临港新片区应强化生物医药产业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支持更多生物医药产业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在双循环发展中争当‘枢纽节点’。”
为实现这一目标,他认为临港应从制度创新着手,增强对生物医药产业服务、贸易企业的政策支持,研究国外市场需求,强化国际合作,建立生物医药产品出口信息平台;加强医药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对接,指导医药企业境外注册和相关认证,完善境外投资管理监督机制,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简化审批程序,主动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医药企业以参股控股、并购、租赁、境外上市、设立研发中心或在外设厂等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对重点企业在对外投资信贷、海外投资所得税、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为企业国际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争议解决能力决定地区竞争力
随着临港新片区的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加,市场活跃度越来越高,商事纠纷、跨境贸易纠纷、知识产权纠纷、劳动争议纠纷数量随之增长。帮助市场主体解决法律需求成为临港当前重要课题。市人大代表、上海融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吕琰建议,临港新片区应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诉讼、仲裁、调解渠道都应打通。”吕琰说,涉外法律纠纷多数选择以仲裁、调解方式解决,临港企业外向型业务特别多,更应打造面向全球的仲裁中心,“临港新片区在引入境外仲裁机构的过程中,要与境内仲裁机构形成有益交流,提升国内仲裁队伍的国际视野与经验。”他还强调,临港新片区要建立高端、专业化的调解机制——这一形式更“接地气”。
吕琰认为,提升地区竞争力不仅要求要素市场的发展,更应具备争议解决能力。“纽约、伦敦、新加坡、香港都是国际争议解决中心。”他说,“这也是市场主体愿意到这些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因。”他建议,临港新片区可以出台税收减免、流程简化等相关政策,支持专业人士在临港开设专业调解机构等,提升整体法治环境。
特殊综合保税区“特殊”功能应尽快落地
洋山特殊综保区二期通过封关验收后,许多代表委员关心:能否让其“特殊”功能尽快落地?民建上海市委建议,为强化高能级全球航运枢纽功能、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软环境,特保区应允许部分国外资本控制的航运企业从事沿海捎带业务,先行先试外贸集装箱沿海运输业务,先行构建和完善洋山陆域公共集拼平台和中转集拼信息平台。
“当下正是外贸需求高涨、运力急缺的时期,迫切需要通过加快创新,充分挖潜,利用集装箱富余容积,促进国内外中转货物在特殊综保区与本地货物进行集拼,产生对纵深腹地经贸发展的带动作用和溢出效应。”市人大代表、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研究部总经理丁嵩冰表示,洋山岛主要由东海大桥与大陆连接,具备最好监管条件,应当抓紧“先行先试”。
“洋山特保区要尽快落实‘径予放行、不设账册、自由流转’的特殊政策,通过试错找到综合效用最高、代价最小的改革创新突破点,打通中转集拼的路径。”丁嵩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