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升级版“限塑令”正式实施近十天,有人欢喜有人忧

2021年01月10日10:16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人民网上海1月10日电 (唐小丽)2021年元旦开始,上海正式实施升级版“限塑令”。

早在2020年9月10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到2020年底,全市范围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全市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等。因此,这一升级版“限塑令”也被称作“最严限塑令”。

如今,升级版“限塑令”正式实施已近十天,商超、菜场的落实情况如何?市民的反应如何?记者实地调研探访了一番。

商超: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袋,千方百计寻找替代品

“可以帮忙拿个袋子装一下吗?”在位于上海市南京西路上的久光百货地下一楼鲜品超市里,有顾客在收银台付款时问道。

“不好意思,现在我们没有免费的购物袋了,只有这种无纺布购物袋可以提供,两块钱一个。”收银员回答。

超市里提供的无纺布购物袋。人民网唐小丽 摄

“现在超市不允许提供一次性塑料购物袋,所以我们鼓励顾客自带购物袋,如果购买的东西不多的话,也可以直接拿走,还有免费的保鲜袋供大家适量取用。”上海久光百货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魏颖告诉记者,“另外,还可以购买超市里提供的无纺布购物袋,可循环多次使用,还能清洗,两块钱一个,挺受欢迎的。”

超市入口处的电子显示屏。人民网唐小丽 摄

每个收银台旁边都有这样的提示。人民网唐小丽 摄

记者看到,在超市入口处,有电子显示屏不停滚动播放,“‘减’单生活,摆脱‘塑’缚”,标语醒目。魏颖介绍道,“早在去年12月初,我们就在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指导下,开始广泛宣传了,制作了各种宣传标语,包括超市入口的电子显示屏、收银台旁边的温馨提示卡等。”

在静安嘉里中心精品超市,市民王先生买了两铁盒食品,付钱时问:“有袋子吗?”收银员说:“只有毛毡袋(有防水保温等效果),大的49块9,小的29块9。”“太贵了,我还是直接拿走吧!”王先生无奈笑道。

因毛毡袋太贵,市民王先生选择了直接拿走所购商品。人民网唐小丽 摄

超市工作人员对王先生表示非常抱歉,承认“确实贵了些”,并解释道,毛毡袋本是礼品袋,包装贵重物品用的,不对外售卖,但由于公司的准备工作做得较仓促,目前暂时用毛毡袋应急,“如果顾客实在接受不了,东西又不好拿的话,我们可以帮忙送到车上。现在正在过渡期,大概15号以后超市就能提供无纺布的购物袋,所以我们还是建议大家尽量自带购物袋。”

对此,也有市民笑言“长记性了”,“第一次没带袋子,下次就记住要带袋子了,还是自己带比较划算。”

在嘉里中心一楼的新元素餐饮店里,记者看到,喝饮料用的吸管已经全部换成了纸质吸管,外卖打包袋也是清一色的纸质袋子,袋子有大有小,根据点单内容适量调配。“吸管的质量蛮好的,喝完一杯饮料也没浸软。”有顾客竖起了大拇指。据工作人员介绍,店里准备工作做的早,从去年11月开始就逐步用纸质吸管替换塑料吸管,所以这次“限塑”过渡得很顺利。

餐饮店提供的纸质吸管和纸质打包袋。人民网唐小丽 摄

菜市场:尚有三年过渡期,已在探索转型方式

家住虹口的徐阿姨今年67岁,每天早上习惯去菜市场转一圈儿,一家人的一日三餐便有了着落。“家门口的菜市场没感觉到有什么变化,买菜买肉买鱼买水果还是很方便的,装进袋子就能拎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徐阿姨这样倾向于用一次性塑料袋的市民不在少数,“干净卫生还方便,比如想买条鱼,总不能直接拿着鱼就走吧!”

按照《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的规定,目前对集贸市场来说,只要求规范和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到2023年底,才会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原则上说,集贸市场还有三年的过渡期。所以在记者的采访中,不少菜市场在“限塑”方面尚无大的变化。

据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解释,即使到2023年底,菜场禁止使用的也是不合规的一次性塑料购物袋,是指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并非对所有塑料袋“一刀切”。

采访下来,记者也发现,集贸市场的确是“限塑”难度较大的场所之一。那么,能否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呢?在上海市武定菜市场的采访,令人颇为惊喜。

每个摊位前都贴着有偿提供购物袋的提示标语。人民网唐小丽 摄

武定菜市场里,记者看到不少市民自带购物袋前来购买蔬菜生鲜,当然也有部分市民选择使用菜市场提供的塑料袋,但菜市场并不是免费提供,每个摊位前都贴着一张提示标语“提倡绿色购物方式,有偿提供购物袋0.1元/只”,而全部商户的塑料袋也不是自行购买,而是由菜场统一采购。

菜场与每家商户都签订了告知承诺书。人民网唐小丽 摄

“我们跟每家商户都签订了告知承诺书,不允许大家自行采购塑料袋,否则来源不一,质量没法保证。”菜市场场长胡禹介绍道,菜市场统一购买有资质的、符合规定的塑料袋,然后再按照进价卖给商户,每笔交易都有记录,“货是从哪里进的,进货商家的资质、检测报告,以及卖给了哪些商户,我们这里都有详细的记录。并且,菜场不允许商户给市民无偿提供塑料袋,一毛钱一个,虽然不贵,但也是用价格杠杆来减少老百姓对塑料袋的使用,鼓励市民自带购物袋,慢慢养成环保好习惯。”

“前段时间,我就看到了菜场里的宣传广告,现在国家不是在推行‘限塑令’嘛,自己带个购物袋方便一点。新闻里面也一直在讲,提倡我们自己带袋子,要响应国家号召!”市民蔡先生笑道。

市民蔡先生说已经习惯了自带购物袋。人民网唐小丽 摄

专家:塑料袋本身没有问题,随意丢弃才是问题所在

其实早在2009年,初版“限塑令”刚推行不久,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主任张勇老师就带着学生在上海闵行都市路的一家超市做过一次实验。该超市位于城郊结合部,日均客流约5000人,顾客主体为附近居民与打工人员。经过一周的调研实验,张勇老师的团队共记录5070单顾客,使用袋子4291个,平均每单顾客购买0.85只塑料袋。

“从这个实验看来,市民对塑料袋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而且我们在实验中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就是每售出一个塑料袋,大约会被顾客拿走两个手撕袋,超市里的手撕袋是免费的,只是没有提手。”张勇告诉记者,分析下来,塑料袋的确存在很多便利,加快了超市的结算速度,提高了客流量,也提高了卫生水平。

华东师大张勇团队通过实验得出的数据。受访者供图

“限制或者禁止一次性塑料袋,是有环保教育意义的。一次性塑料袋随意丢弃的话,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是毫无疑问的。什么污染就限制什么,什么污染就禁止什么,这是一种常见的解决问题的思维。”张勇提到,“除了限制或者禁止,是不是也可以有其他的思维,比如替代或改良思维,再比如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出最优解的思维。”

在张勇看来,禁塑或限塑一事恰恰反映出国家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反映出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其实,如果我们的垃圾分类工作做得足够到位的话,所有的超市塑料袋用完之后变身为垃圾袋,然后变成热值比较高的干垃圾,用于焚烧发电,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循环过程,同样也能解决塑料袋污染的问题。”

作为上海市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海洋塑料研究中心主任李道季教授此前已多次在政协提案中提及塑料污染一事。

“政府推出这项政策,说明塑料污染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了,必须遏制和消减塑料垃圾污染。”李道季教授强调,塑料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大家随意丢弃到环境中,才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就塑料袋本身来说,满足了人民生活需要,方便、卫生、价格低廉,如果能将使用过的塑料袋回归到可持续循环利用中,这个问题也就不存在了。正是因为大家的不自觉、不规范行为,所以政府才出台强制措施。”

“‘限塑令’的目的是消除塑料污染,应该从塑料制品的设计、生产、使用、回收、处置和利用的全生命周期进行过程监督管理,同时还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高老百姓的环保意识。”李道季教授呼吁市民能够遵守相关规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塑料袋、塑料餐具等,使用过后,不要随意丢弃到环境中,而是把塑料垃圾回收到该回收的地方,统一处理,纳入到垃圾分类处置和再利用的大循环中。

(责编:唐小丽、金煜纯)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