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数字,芝麻开门。2021年首个工作日,魔都除了总投资2734亿元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又重磅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这意味着上海将推动“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字化转型,目标是2035年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数字化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改变人类社会,对上海而言,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使人人都成为数据的生产者、治理者、使用者、获益者,共建共治共享数字城市。大江东工作室解码魔都,看上海如何用数字化方式创造性地助力超大城市治理和发展,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
上海数字经济占GDP比重逾半壁江山
近年来,上海在线新经济发展成效明显。目前,上海企业占据全国网络文学90%的市场份额、全国本地生活服务70%的市场份额,全国第三方支付60%的市场份额,上海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50%。
越来越多企业走向“智能”,上海经济数字化转型成了重要抓手。
上海发力打造全球电竞之都,沪企在全国网络游戏的市场份额达30%。从增速看,今年上海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营收逆势增长6.5%,在线新经济全年营收增速12%;从硬核数字产业看,上海人工智能重点企业超过1100家,规上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从产业数字化进程看,上海建成了15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94家国家和市级智能工厂。
例如,华为联合运营商助力中国宝武集团实现重载框架车无人驾驶。加载华为5G CPE和智能摄像机的无人驾驶重载框架车,通过5G网络进行实时高清视频回传,帮助运营中心对成品卷材的无人装载与运输集中指挥。无人驾驶重载框架车帮助宝武显著降低运营成本,人员配置从同等面积传统仓库的130人减至30人以内;提升物流运输效率,平均单卷作业时间为3分30秒,大大低于人工作业;也有效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道路安全事故。
经济发展是城市的核心功能,经济数字化转型也是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根据意见,上海将继续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放大数字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助力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流量型经济“五型经济”发展。这其中有几个关键点:
一是加快释放数据要素改革红利,建立数据要素市场,健全数据要素生产、确权、流通、应用、收益分配机制,以数据流动牵引资金、人才、技术、知识等要素的全球化配置,引导建立数据治理和安全保障体系,促进数据价值最大化发掘。
二是大力提升城市数字化创新策源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功能型平台建设,加快建设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建立跨地域科技资源的协作网络,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快车道。
三是要引导企业实现基于数据的“决策革命”,化解复杂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企业是市场主体,企业数字化转型是经济数字化的关键。
四是推动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贯通发展,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
数字化能真正让上海城市智慧攀上世界巅峰
新冠疫情爆发后,上海及时推出“随申码”服务,通过大数据赋能,创新管理服务方式,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随申码”累计使用次数超19亿次,用码人数超4000万人。上海“随申码”起源于疫情,但应用不局限于疫情防控。“随申码”作为真实、有效的电子身份凭证,通过连接线上、线下用户场景,开启用户海量数据综合应用,能为市民办理政务服务、参与社会治理、开展社会活动提供权威、个性、精准、便捷的信息服务。
目前,上海市区两级医疗间医学影像和报告互联互认覆盖率97%。长三角三省一市所有41个城市,均已实现异地门诊直接结算的互联互通,截至2020年11月30日,联网定点医疗机构8102家,累计结算257.86万人次。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忆及上海智慧城市规划历程。最初,吴志强绘出的智慧城市原图,城市主要能感知-判断-反应-学习;之后进化了一版,从生活城市需求出发,经过智慧和智能化的过程,能在医疗、就业、交通、政务、文化等领域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
吴志强院士手绘智慧城市原图
他透露,过去的城市规划是年度报告,后来逐渐变成月度报告、小时报告、分钟报告,“最近几周我们在做的城市感知,都是0.1秒的智能感知,包括风流、水流、资金流的感知,这会是上海数字化智慧达到顶峰的状态。”
吴志强认为,数字化转型必须达到一个巅峰的数值让所有人都可以看到,过去有一个词叫“数字完整生态”,即“数态”。数态是整个城市提升品质的非常重要的关键要素。“数字化”是真正让上海这座城市的数字智慧达到世界巅峰状态的关键词。
上海将着重从企业市民和城市运行高频急难的问题难点中,发现数字化转型的应用场景,形成“揭榜挂帅”的建设机制,引导市场主体参与数字化转型场景运营,全面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
人人都成为数据的生产者、治理者、使用者、获益者,以数字化激发城市生命体每一个“细胞”的活力。如打造30分钟就医服务、30秒入住酒店、为老服务“一键通”、停车服务“随心约”、出行即服务平台等便民示范应用。
打造超大城市的“数治”新范式
上海的“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名闻遐迩。华为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理念和技术助力上海市构建市级电子政务云体系,实现市政府各部门基础设施共建共用、信息系统整体部署、数据资源汇聚共享、业务应用有效协同,进而为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有力支持。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市民少跑腿”。
图为上海“一网通办”网页
目前,上海“一网通办”接入事项超过2000个,其中超过80%具备全程网办能力,累计办件量超过6000万件;移动端“随申办”平均月活超1000万。
“一网统管”系统整合接入公共安全、绿化市容、卫生健康、气象、水务等30多个部门的100多项基础数据,同时依托80万个以上的“神经元”,形成“防汛应急处置”、“客流监测分析”、“套牌车核查”等一系列智能化城市应用场景,实现从预警到处置的闭环管理。
在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上海一方面深化两个一网融合,纵深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牛鼻子工程,实现政务服务从“能用”向“好用”转变,加快法治、公安、应急、公用设施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加强数字底座赋能,推动政府以数据驱动流程再造,践行“整体政府”服务理念,以数据为基础精准施策和科学治理,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变被动响应为主动发现。打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超大城市“数治”新范式。
上海城市治理实现“一屏观天下”。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介绍,目前,上海已形成由铁路、水路、公路、航空、轨道等超大规模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统一路网覆盖上海市98173个路口,首创人工智能智能信号灯系统,道路通行效率平均提升10%。疫情期间,上海作为开放程度最高、离世界最近的城市之一,更早感知风雨之急,通过高效智慧应用积极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在经济发展形势上,更早作出预判、调整与回应,多项举措保障了去年二季度上海实现各方面指标逆势回升,经济增速止跌回升。
“通过这些关键指标可以看出,度量城市化水平的不是人口密度,而是人与人联接密度,这也是上海在数字时代开启城市智慧化下半场的钥匙。”吴金城说。
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战略部署,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巩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部署。
到2025年,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将取得显著成效,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数字化基础设施国际一流,数字经济全国领先,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功能完善,建成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和数字经济创新高地。数字生活成为新风尚,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构建充满活力的数字生活服务生态,形成人人享有更具品质、更加美好的数字生活新范式。治理能力全面跃升,数字规则更加完备,数据要素高效流动,形成引领全国的超大城市数字治理新模式。到2035年,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图片均由上海市经信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