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G60科创走廊:方略已定,9城捏指成拳先试先行

2020年12月29日09:08  来源:全国党媒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谢卫群

大江东.jpg

又是一次重要的区域联手!

12月27日,由国家科技部牵头的贯彻落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推进大会暨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专责小组扩大会议举行。会议规模更大了,主会场设在上海市松江区,分会场分别在G60九城市,主题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着眼新发展格局,共同谋划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发展。

“方案”是由科技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的,给出了G60建设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大会现场

确立“三先”定位,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

本次会议引人注目地发布了“方案”,明确定位G60科创走廊: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走廊。

“三先”,为今后五年规划了具体的步骤:

作为谋划和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的顶层设计,“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市场化、法治化为导向,以“科创+产业”为抓手,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市场主体需求导向相统一。

“方案”的量化目标明晰,这也意味着压力:“到2022年,科创走廊建设初显成效”、“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力争到2022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地区研发投入强度达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5%,上市(挂牌)企业数量年均新增1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年均新增3000家左右,引进高层次人才、应届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才每年不少于20万人;力争到2025年,G60走廊地区研发投入强度在3.2%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8%,形成若干世界级制造业集群,在国内外产业分工和价值链的地位明显提升,成为我国重要创新策源地。

“方案”提出四项重点任务:强化区域联动发展,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聚焦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共同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典范;着眼深化改革和优化服务,共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此明确了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创新主体等18项重点举措。

“长三角地区是长江经济带龙头,战略地位举足轻重。”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专责小组组长,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表示,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系统谋划和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促进长三角基层合作和跨行政区域协调联动,有利于凝聚更强大合力,促进更高质量发展。

G60科创走廊松江双子楼

从“深蹲助跑”到“起飞跳跃”,G60科创走廊为新蓝图打下坚实基础

新方案出台,源于业已取得的丰硕成果。

5年前,松江提出,沿G60高速公路40公里松江段两侧布局“一廊九区”,G60的1.0版“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诞生。历经跨行政区划联手建设的2.0版“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再到贯穿三省一市、覆盖九城市的3.0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秉持新发展理念的基层实践,上升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

九城共识强烈。推动G60科创走廊建设,写入九城市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各省、市领导也明确要求携手助推协同创新、融合发展。

5年间,龙头带动、各扬所长,9城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工作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牢牢抓住科创发展“牛鼻子”,从创新谋划到务实推进,从“深蹲助跑”到“起飞跳跃”,闯出一条转型发展新路。

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九城市一边疫情防控,一边协同发展,经济运行率先回稳、主要指标率先回升、供需两端率先回暖。以固链补链强链,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市场化法治化强化关键要素支撑,以制度创新推动跨区域合作新突破,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产城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走廊,在逆境中步伐坚定。

G60走廊作为要素自由流动、跨区域合作平台,孕育了区域创新共同体雏形,显现了发展重要动力源作用。九城市财政收入从3.0版G60走廊建设以来占全国1/15上升到1/12;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1万多家,占全国近1/10;科创板上市企业47家,占全国超1/5。

策源地松江,在推进G60走廊建设中,发展态势良好。4年来,松江GDP年均增长12.2%,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4%、连续58个月保持正增长,相比“十三五”期初,制造业税收占总税收比重从35.9%上升到去年的48.5%,房地产税比从32.4%下降到24.9%。工业固投4年年均增长38.9%,腾讯AI超算中心、G60脑智科创基地、AST超硅半导体、恒大新能源汽车等,一批百亿级新基建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开工,计划总投资超3000亿元,松江综合保税区进出口额居上海第一,高新技术企业3年翻一番,总数居上海第二,R&D从3.58%上升到4.32%,上市挂牌企业今年40家,居上海第二,累计达352家,外贸进出口总额、规上工业产值居上海第二。

国家科技部牵头的会议选址松江,也是一种肯定。

可圈可点的,还有他们:

嘉兴,作为G60走廊发起城市之一,创新驱动突出。最新综合排行,嘉兴综合实力列全国百强城市37位,经济总量41位,财政总收入列全国各大城市20位,地级市第5位。

苏州,积极投身G60科创走廊建设,主动参与“1+7+N”产业联盟体系。苏州工业园区成为G60产业园区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智能驾驶和集成电路产业联盟也落地苏州。

宣城,加入G60走廊以来,科创合作更加积极,宣城上海科创中心落户松江,宣城市成为G60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全力推进与大院大所的产学研合作。积极参与跨区域产业链合作,今年该市新建省外投资项目,50%来自G60走廊城市。

G60高速公路上海段起点的科创云廊

“三个必须”,九城市你争我赶,政策举措切实转变为发展动力

“三个必须”!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专责小组组长,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萌要求九城市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把各自优势化为长三角整体优势。坚定不移依靠科技创新,增强原始创新能力,重点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突破制约产业链安全短板,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掌控能力。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加速凝练一批科技创新举措和示范经验,率先应用到长三角乃至全国,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勇当开路先锋,率先构建科技、产业和金融互动循环,打通九城市内部一体化的循环体系,实现国内与国际网络式循环,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抓好各项政策举措落实落地,把“方案”提出的、各部门已出台的支持G60走廊的政策举措,切实转变为发展动力。

锚定“方案”,九城市正付诸行动,你争我赶。

松江区委副书记、区长李谦说,“我们将携手九城,完善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深化13个产业(园区)联盟和11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合作。聚焦‘从0到1’‘从1到100’‘从100到100万’创新链条三个阶段,全力推动原始创新、科技转化、技术产业化,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

不久前,松江区委五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松江区贯彻落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的实施意见》,松江方案跃然纸上,正在落地……

“开路先锋”,成为G60科创走廊的重要愿景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谈到,“我们深感到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是三个无穷,一是棋路无穷,二是奥妙无穷,三是受益无穷。我们将做到,凡是涉及到科创走廊建设方案要求的一定认真做到,叫四必,有叫必到,有责必当,有时必办,有账必交。”他介绍,合肥的研发投入2020年已达3%,明年将突破3.5%,高新技术企业合肥力争每年新增1000家左右,引进人才要不少于20万。

安徽省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芜湖市委书记潘朝晖谈到,要找准芜湖在科创走廊中的定位,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创新驱动发展,力争每年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的人才团队100个,留住引和进应届高校毕业生4万人以上。

嘉兴市委书记张兵介绍,“我们已经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G60科创走廊建设领导小组,下一步将以实施七大行动为抓手,参与和推动科创走廊建设,包括实施产业竞争能力提升行动,实施创新平台能级攀升行动等。”

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介绍,将联合提升原始创新链,共建产业创新大平台,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有效推动《方案》的落实。

一大批研发机构开始向G60汇聚。中科院院士浦慕明介绍,自2018年起建设的“G60脑智科创基地” 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40亩土地,西侧20亩改建完成并使用,克隆猴团队已全部迁入基地。东侧20亩正在改建,作为引进的国际顶尖科学家团队科研空间,建成全球唯一立式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研发实验中心等。“2021年,中心研究人员将达100人,2022年中旬,研究人员将突破1000人。”

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谈到,使命重大,催人奋进。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加快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落地见效,不断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在新发展格局下最终打造“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走廊”。

(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编:严远、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