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人民检察院谷晓丽获评上海市先进工作者

2020年12月23日17:50  
 

日前,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检察院谷晓丽获评上海市先进工作者。这位获得过区平安英雄称号、第九届上海市优秀公诉人的资深检察官曾经也是公益诉讼领域的“探路者”,在无现成经验可循的“无人区”趟出了一条新路。

始终相信法律有温度的谷晓丽说:“公诉是仁诉,公诉人的职业道德就是在司法中怀着一颗仁慈之心,怀着对法律的无限崇敬之意,理性司法、平和司法、公正司法,用温度守护法度”。

从资深公诉人到公益诉讼新人

2017年,对当时38岁的谷晓丽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2017年7月1日全国检察机关全面推行公益诉讼,开始切实维护公众利益。作为公益诉讼起诉人,检察机关要扮演新的角色:追索赔偿、督促执法。通过诉讼让环境违法者赔偿损失、修复环境,督促相关的行政部门解决好环境问题。就是在这一年,谷晓丽从一名资深公诉人转变为公益诉讼新人,开始“创业”。

在2017年之前,谷晓丽已经做了12年的刑事诉讼工作,业务娴熟,专业高效。很多轰动一时的案件里都留下过她的足迹:2011年震惊全国的染色馒头案、2012年的天价麻糖敲诈勒索案等等,她出色的办案能力、独创的办案方式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好评,也得到了上级检察机关和领导的肯定。

然而,公益诉讼对谷晓丽来说却是全新的,作为宝山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要负责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负责人,她不但自己要从头开始学起,还要带领公益诉讼团队开启“破冰之旅”,一边摸着石头过河,一边积累总结创新。

曾有人问谷晓丽,公益诉讼管什么?她想了想,回答:“大气、河流、餐饮……涉及到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都管。”谷晓丽还记得自己办理的第一起公益诉讼案件,她要到现场查看环境受污染情况,习惯在案头翻阅卷宗的她一时有些恍惚,“怎么就到了田间地头?”而她和团队成员要面对的人事物都更为“复杂”。

不过,正因为“一片空白”所以有了更多的可能。这些年来,谷晓丽带领团队成员一步步为公益诉讼工作的开展“建章立制”。

他们独创多元化线索摸排机制,建立案件线索移送和信息共享机制、走访村居和企业挖掘线索、及时跟进食品药品犯罪案件、聚焦新闻媒体热点报道,拓宽线索来源;

他们首创公益诉讼观察员制度,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有专门知识的人、媒体记者等组成公益诉讼观察员队伍,履行提供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参与公益诉讼工作、监督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等职能,借助社会力量提升公益诉讼工作质效;

他们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监督理念,与宝山区规划局、土地管理局会签《加强协作推进公益诉讼,促进法治国土建设意见》,保护耕地资源,共同推进土地管理领域的法治化;

他们聚焦专业化建设,制定《实训练兵实施方案》,突出“训、练、赛、评”,组织开展检察建议、调查取证等业务培训,提升队伍核心能力。

更多的专业和刻不容缓的速度

在谷晓丽看来,公益诉讼需要更多的专业。“术业有专攻,一些环保类的专业知识,我们也是一边做一边学。”谷晓丽印象深刻的是去年办理的一起野生鸟类保护案。

当时宝山区检察院收到一封举报信,内容是有人猎杀野生鸟类,信很短,甚至都没写清猎杀情况、何种鸟类,但谷晓丽却被“戳中”了。她常说,公益诉讼需要刻不容缓的速度。当天她就根据信上的联系方式致电举报人,并表示当天下午就可以到现场了解情况。

谷晓丽的积极让举报人都有点意外。“可能因为举报人之前向多个部门反映过问题,但没有得到及时反馈,而且当天天很热,有三十七八度了,她没想到我们会那么迅速地反应。”

当天下午,冒着高温,谷晓丽和同事一起跟着举报人步行一个多小时才到了有野生鸟类出没的地区。一路上太阳暴晒,平时注意形象和防晒的谷晓丽和同事却都没有打伞,“因为穿着制服在工作,不希望打伞这样的举动给市民留下不专业的印象。”

然而可能由于天气太热,鸟儿也要避暑,她们苦苦守候了一个多小时,才终于看到一只鸟飞了过去。谷晓丽和同事赶紧拍照记录,可照片有些模糊。

这看似像黑水鸡的鸟儿到底在不在野生鸟类名录内?

若是,管理部门是哪里?

猎杀这种鸟类触犯什么法律,该如何防范狩猎者,是否可做到长效监管?

谷晓丽需要从专业角度梳理一系列问题,但她还必须先给举报人一个“答复”。习惯做足功课的谷晓丽将保护野生鸟类的相关法律知识分析给举报人听,也向她说明,公益诉讼并不是抓狩猎者的,而是更多起到监督作用,督促管理部门共同守护公众利益。谷晓丽专业、敬业的态度得到了举报人的认可。

很快,在举报人的积极配合下,第二次现场调查取证的工作完成。谷晓丽带领团队分析确认鸟儿的身份后,经多方联系终于确定主管部门,制发建议,并促使公安、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与当地镇政府联合执法。而受到鼓舞的举报人则带动周边居民共同开展起志愿护鸟行动。

不惊天动地却充满法治的温度

去年,谷晓丽办理了一起文物保护案件。谷晓丽回忆,当时看到那座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古桥,周边环境脏乱、上空布满似是蛛网的电线时,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但个人情感并不能作为办案依据,为了确定古桥的研究价值,谷晓丽和团队成员做足了调查功课,也与相关部门多番沟通,屡次走访现场。最终,确定了古桥属于文物,向主管部门与当地政府制发检察建议书,修整古桥周边环境,开展日常监管措施。蒙尘的古桥终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文物保护看似与公益诉讼领域中的环境问题无关,但文物其实是看得见的乡愁,与每一个人休戚相关,我们不能丢弃了知晓自己从哪里来的机会。”谷晓丽感慨道。

作为一名基层检察官,她日益发觉公益诉讼的重要性。办案人做出的一点点努力都可能对百姓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能化解民怨,传递法治的温度。

谷晓丽说“法律人永远不能脱离烟火气,否则就会机械枯燥地办案,无法有温度地执法。”

两年多来,谷晓丽亲自参与办理公益诉讼案件48件,涉及文物保护、野生动物、农用地非法占用等领域。随着一桩桩案件的了结,看着一位位受益百姓露出的欣慰表情,谷晓丽坚定地相信,公益诉讼这条路上应有坚持、有速度、有守望。

2020年3月,因工作需要,谷晓丽离开了第五检察部,担任第一检察部主任,回到了刑事检察的工作岗位。但曾经公益诉讼工作的经历让谷晓丽打开了新的视野,她将继续用另一种方式诠释一名检察官的恪尽职守,守护一方净土,捍卫公平正义。

(来源:宝山区检察院)

(责编:王文娟、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