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领雁】社区阿姐接地气 用爱服务促和谐

记徐汇区湖南街道陕新居民区妇联执委、原居委调解主任朱慧敏

2020年12月22日18:29  
 

在陕新居民区,只要提起“社区阿姐”,居民们无一不竖起大拇指,赞她是社区里的热心人,是居民们的贴心人。这位无人不夸的“社区阿姐”就是朱慧敏,陕新居民区的妇联执委,原居委调解主任。

知民情,解民忧

朱慧敏是上海本地人,70年响应国家号召,下乡当知青。85年经人才调动回到上海,进入客车制造厂工作。因她为人和善,做事勤恳,被职工选举成为车间工会主席兼总装厂妇联主任。谈起这段经历,朱慧敏总是感慨地说,作为多年的基层工作者,做的最多的就是用心了解职工所想,尽心去解职工所难。特别是对兼顾家庭、工作的女职工,朱慧敏总能设身处地地为她们宽心、解难。这使她逐渐摸索出了与群众融洽相处的方法,也更加喜欢做群众服务工作。

1999年正式回归家庭的朱慧敏,见居委会缺少人手,便自告奋勇地报名加入了社区工作者的队伍。有着多年群众工作经验的朱慧敏甫一接手,便是社区调解工作。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而社区里很多矛盾纠纷,都是因家庭之中、邻里之间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如果调处不及时,小问题往往会酿成大矛盾。因此,哪家有矛盾,哪里就有她的身影。朱慧敏用她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调解经验,深入多户家庭,调解了婆媳、夫妻、邻里矛盾和纠纷30多起,深受居民,尤其是女性居民的信任。

弄堂内一户人家婆媳矛盾由来已久,婆媳之间常常吵架。朱慧敏上门分别与婆婆与媳妇了解情况。原来这位婆婆育有二子二女,丈夫早逝,她与大儿子住在一起。大儿子与儿媳结婚后有了一个儿子。虽然婆媳之间因观念不同产生了些小矛盾,但是两代人因为孙子的出世与有男主人的安抚做润滑,因此大家还是相安无事地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然而,幸福的家庭因大儿子身患重症而出现了裂痕。大儿子因病过世后,只留下年轻的妻子与才3岁多的孙子。因儿媳是外来媳,且又是花样年华,婆婆考虑到儿媳可能会改嫁,对她想要落户上海的打算有所顾忌。而儿媳则念及孩子年幼,想要留在家中,继续照顾儿子。

朱慧敏了解情况后,多次上门进行调解。一方面,她劝导老人谅解媳妇的难处,孙子幼年失怙不能离开母亲。作为寡母,儿媳一个人既要打零工,又要带孩子,生活十分艰辛。而老人自己也不会想与孙子分开。另一方面朱慧敏告诉儿媳,老人老年丧子,心情沉痛。希望儿媳用真情感化婆婆。她一次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劝导,最终打开了婆媳的心结,两人化干戈为玉帛。如今儿媳落户上海,在家捯饬家务,照顾一老一小。而老人的孙子早已长大成人,现在已大学毕业。

“去调解矛盾时,大多数居民都是没有好脸色也没有好脾气的。”朱慧敏笑着说道,“但我要努力让他们知道社区关心他们的身边事。要让‘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到‘握手言和一笑泯恩仇’,是需要调解技巧和耐心的,我是‘和事佬’嘛,为居民们解忧就是我工作的意义所在”。朱慧敏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了解居民想法,把话说到居民的心坎里,用通俗的语言、切身的事例争取居民的共情共鸣,化解居民之间的矛盾。

树榜样,立标杆

2019年年底,上海市妇联公布了年度“海上最美家庭”名单,朱慧敏家庭赫然在列。问居民们为何对一个退休阿姨心服口服,愿意把票投给她。居民们都说朱慧敏不仅能够坚持多年,始终为居民服务,还能以身作则,为居民树立榜样。

前年,朱慧敏的婆婆生病住院,朱慧敏主动要求24小时照顾婆婆,购买老人喜欢吃的水果,及时给老人送上可口的饭菜。朱慧敏不以为意地说,“上有婆婆,下有媳妇,我在家就是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一个榜样。”她认为,家庭是社区的基本单位,也是社会的基础细胞。作为妇联执委,她深知只有家庭幸福了,社区才能和谐,社会肌体才会健康。

朱慧敏不仅在家中,用自身的行动去融洽家庭关系,诠释幸福真实的“最美家庭”,而且也关心社区困难居民。只要听说困难儿童和单亲妈妈有难处,她都会想方设法地伸出援手。作为陕新居委爱心姐妹编织组的成员,她积极为困难儿童和困难妇女编织帽子和围巾,每次妇联开展关爱困难儿童活动,她也会鼓励孩子们要自信、努力,战胜困难。每到端午节,朱慧敏就和大家一起忙里忙外,开始为社区困难独居老人包粽子,献上一份爱心;重阳节前夕,妇女之家邀请辖区孤老齐聚一堂,朱慧敏自告奋勇,和居委干部一起,为孤老送上一碗丰盛的面,有大虾、素鸡、大排、排骨汤等,真材实料,老人们乐开了花。

在朱慧敏的影响下,她的爱人也一同加入了居委的志愿者团队,夫妻两人携手共进,以“小家”和睦促进“大家”和谐,在陕新居民区传递家风正能量。

社区居民都夸的社区阿姐朱慧敏,用温情在居民生活中刷出了“存在感”,她接地气,把社区当成家,视群众为亲人,她用爱服务,书写了她对社区的热爱,促进了社区的和谐。 

(供稿:徐汇区妇联)

(责编:实习生、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