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2月21日电(李秋莹)12月19日,新疆康元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在沪举办新疆阿勒泰地区林果产品上海推介会暨新疆康元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媒体见面会。
新疆阿勒泰地区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站支部书记孙青占隆重推介了新疆阿勒泰地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阿勒泰大果沙棘:“经过多年改良后的大果沙棘树结出的沙棘果又大汁又多,口感也很好,营养成分也高。野生的小果沙棘在营养成分方面无法和改良后的大果沙棘相比较。就像我们现在所食用的很多蔬果都是经过多年培育改良之后的品种。”
沙棘,曾经只是在戈壁荒滩河滩边才看得到的野生小浆果,因为科技的力量,迅速发展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带动当地百姓脱贫致富。
达斯旦·塔勒哈提别克现在的身份是康元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哈巴河工厂粗加工班的班长。2013年5月前,他还是哈巴河县库勒拜乡的一个牧民,放养着十几头牛和二十多只羊,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我家4口人,养殖的牛羊根本无法改变生活状况,辛辛苦苦一年,也就1万多元的收入。如今企业每个月能给我4000元的工资,我很珍惜,认真努力地工作,现在当上了粗加工班的班长。2015年我把妻子也带到企业工作,现在每月也有3500元的收入。”达斯旦·塔勒哈提别克说。
夫妻俩每月不仅有7500元的工资收入,还流转了别人的土地,种起了沙棘。妻子加依娜尔·卡得尔别克说:“我们从别人手里流转了一些土地,加上我们自家的土地,在2016年共种了300亩沙棘树。沙棘树苗是企业提供的最优质的深秋红和状元红树种,这种沙棘树苗生长快,结果多,2018年第一次采摘沙棘果,就挣了15万元,不仅把我们的投入挣回来了,还多挣出5万元。现在家里盖了新房,还买了汽车。”说到这,加依娜尔·卡得尔别克满脸都是幸福的笑容。
创立于2010年4月的康元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新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新疆扶贫龙头企业。2017年公司成立了全国唯一的省级沙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以及新疆林科院、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和院校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加紧沙棘的开发与产品的研发,成为全国沙棘企业中的佼佼者。就在刚刚结束的2020年中国农业品牌年度颁奖盛典中,康元集团荣获了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
新疆康元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傅其彦说:“康元集团一直致力于打造‘龙头企业+示范基地+种植合作社+农户+技术辅助’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完善产业链,实现线上线下融合,走市场拉动绿化沙漠的沙棘产业化之路。在引导群众种植沙棘的同时,我们建立了2万亩的沙棘树木基地,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还带动更多百姓进入企业工作,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因为市场对沙棘的需求大,沙棘种植的前景很广阔。”
从市场的反馈来看,沙棘因为有极好的保健功能,是国内大健康产业中的先锋产业。又因为种植沙棘不需要太肥沃的土地,戈壁滩、荒漠地、河滩渠边都是种植沙棘的好地方,不仅改善了土地,绿化了荒漠,真正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傅其彦对记者说:“新疆康元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创冷冻干燥和低温干燥沙棘全果粉技术,通过低温、真空、破壁等工序,对生物组织、细胞结构的损伤小,有效防止生物特性的改变,充分保留沙棘中原有的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
一棵小小的沙棘果树,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的三重效益。仅康元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哈巴河的一个工厂就吸纳了1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使11户家庭摆脱了贫困,走上致富之路。他们在阔斯卡巴特乡建设的2万亩沙棘种植基地,每年雇用周边百姓前来采摘的人员就达1500多人次,在沙棘种植基地负责临时管护的工人,每天也需要50人左右,仅此一项,这些临时用工人员每天的收入能达200元左右。
靠着这种辐射效应,沙棘种植基地周边两乡两镇150户农民家中,有200多人依靠沙棘种植基地脱贫。
依托新型的沙棘产业,哈巴河县农牧民种植了6万亩的沙棘,2019年送入康元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沙棘就达395.23吨,带动种植沙棘的农牧民实现增收197.62万元。2020年,哈巴河县组织农民再种植2万亩沙棘,从而使哈巴河县大果沙棘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预计生产大果沙棘2700吨,实现直接经济收益3000万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