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11月8日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学,已成为新时代我国新闻学发展的历史责任和时代追求,更是应对未来挑战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法宝。
11月7日,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委员会2020年学术年会暨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此次会议由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委员会、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
同时,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宣传教育基地在会上正式揭牌,致力于打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高地和理论高地。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多场分论坛和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生学术论坛、国际新闻传播教育联盟专题研讨会等学术活动。
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委员会名誉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上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胡劲军,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委员会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胡钰等领导嘉宾出席大会开幕式。开幕式由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邓江主持。
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介绍了上海大学的发展现状。他表示,山无脊梁要塌方,人无脊梁会垮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精神脊梁,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定盘星。上海大学充分发挥与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双共建”新闻传播学院的优势,聚焦智能媒体,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不断培养造就政治立场坚定、重合作、能担当,立足媒体融合前沿,能用所学讲好中国故事的具有全球眼光的新闻传播人才。
成旦红希望通过各位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提高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研究水平,共同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传承和创新做出贡献。
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委员会名誉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在致辞中表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新闻舆论战线的责任担当更加凸显。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要将其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学术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高中国在全球交流中的话语权。
他殷切期望新闻学专家学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领会党中央关于传播舆论格局和体系提出的一系列指导意见,进一步认识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培养全能型、复合型、创新型新闻传播人才。
上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胡劲军介绍,为加强新时代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深化新闻传播学学科研究,上海市委宣传部已经与包括上海大学在内的沪上六所高校共建新闻传播学院。
在共建机制下,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焕发出勃勃生机,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基础上“换道超车”,聚焦智能媒体等前沿领域的研究,为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部校共建新闻传播学院在体制机制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师资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咨政研究建设和联通业界等方面形成一批可以复制推广的上海模式。“相信通过这次学术年会的思想交流、观点碰撞,一定能为上海和全国对于中国特色新闻学的研究带来新的思路。”胡劲军表示。
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委员会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胡钰向大家介绍了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委员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强调在新的历史机遇下,新闻学界要趁势而上、迎头赶上,做出独创性成果,强化理论研究的批判性,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并以实践性的视角发展新闻传播学术研究。
为持续提升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水平,着眼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创新,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筹建了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宣传教育基地。当天,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宣传教育基地揭牌。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宣传教育基地聘请童兵教授、郑保卫教授、丁柏铨教授、董广安教授为学术委员会顾问,聘请尹韵公教授为学术委员会主任,聘请季为民教授、胡钰教授、王晓红教授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上海大学伟长学者、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严三九介绍了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情况。
他介绍,学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引,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作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聚魂工程,以课堂教学为主线,构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课程体系;以专业实践为依托,打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外教育阵地;以学术原地为抓手,营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学术氛围;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兴起深学笃信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热潮。晨曦赶路追卓越,更上层楼创一流,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将撸起袖子加油干,追逐梦想开创新的辉煌。
在主旨演讲环节,复旦大学童兵教授以《更加扎实、更加深入地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题发表演讲,认为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要强调经典阅读,要高扬问题导向的旗帜,要弘扬良好学风。广西大学郑保卫教授演讲的主题是《谈谈马新观教育的的再认识和再深入问题》,认为在认识马新观教育上要认识其重要性、紧迫性、持续性和持久性,在落实马新观教育上则要抓实、抓细、抓紧。湖南师范大学尹韵公教授带来题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性与创新性》的演讲,认为马新观的发展从理论上、实践上都遇到了新的机遇。南京大学丁柏铨教授以“习近平的舆论观:丰富内涵和创新发展”为主题,着重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舆论观,并将其归纳为“八大论”。
会上,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委员会名誉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为童兵教授、郑保卫教授、尹韵公教授、丁柏铨教授颁发聘书,将他们聘任为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委员会顾问。
随后,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委员会还召开了理事会全体会议,就增补常任理事和副会长候选人名单,以及明年年会承办单位等进行共商。
当天下午,举行了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专场研讨会,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委员会2020年学术年会两场分论坛也顺利举行。与会专家围绕“中国特色新闻学”的主题展开研究报告,分享研究成果与前沿思考,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新闻学的研究内容,助力应对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最新挑战,推动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科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会议期间,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生学术论坛和国际新闻传播教育联盟咨询研讨会也分别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顺利举行,助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人才培养和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国际化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