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国际进口贸易论坛在沪召开

2020年11月07日21:24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11月6日,第三届国际进口贸易论坛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由华东理工大学主办,聚焦“大变局下的全球贸易与国际治理”,突出国际交流与合作特色,深入探讨进口贸易与世界经济发展新格局、中国自由贸易区(港)发展、疫情下的新型贸易投资展等相关议题,并首次采用了“线上线下融合”的形式举办。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致欢迎辞。她表示,大变局下如何更好地把握国际贸易与产业发展趋势,更好地开展国际经贸合作,维护自由、稳定、公平的世界经济秩序,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被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华东理工大学始终坚守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共进的责任担当,围绕国家需求,聚焦四个面向,建设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和开放式的研究平台,努力增强国际影响,提升办学水平。我们举办国际进口贸易论坛正是立足现状,聚焦热点,探讨前沿,启迪思想,汇聚智慧,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吴柏钧主持论坛主旨演讲,并表示,“多变量”与“新常态”不断交织的局面产生了新挑战、新机遇,也催生了国际贸易新格局下新的国际合作,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明了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立场。华东理工大学连年举办国际进口贸易论坛,就是希望把将其打造成论道全球经济发展重要平台之一,促进国际经贸领域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新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和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言献策。

本届论坛分为在主旨演讲和圆桌论坛部分,多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对当前国际进口贸易格局及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尤努夫·弗雷德里克·阿加以“WTO在突破疫情困境、恢复经济增长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为主题发表视频演讲。他强调国际贸易对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贸易通过拓展消费者选择、创造工作岗位、促进技术进步和文化融合来促进经济增长。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不少企业陷入困境,一些国家的贸易陷入停滞,从而引发全球经济衰退。他认为应充分发挥WTO的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多边合作是关键。多边合作有助于发展中国家获取用于疫情防控的治疗方案、疫苗等先进技术,也有助于数字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全面推广,从而帮助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走出困境。同时,WTO也致力于开展“贸易援助”活动,对于防控疫情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专职副主任武伟以“中国深度参与国际高水平经济合作的战略性功能平台”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为达成2035年建设成为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临港新片区正在做5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对外开放的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第二,建设一个防范化解系统性经济风险的这样一个体系;第三,建设国际最前沿的、最尖端的、高科技的、硬科技的制造业;第四,建设一个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为基础,世界上最开放、最自由、最有竞争力的自由港;最后,建设一个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并表示,临港新片区不是临港的临港,既是上海的临港,中国的临港,更是世界的临港。

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副局长李勰以“因时而变,更好服务全球发展——贸易救济视角”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我国参与全球贸易的主要实践者是中国的企业,不过能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数量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在国际贸易摩擦的历练下,出口企业的规模在增大。目前参与全球贸易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包括国外对于我国出口产品的限制,对于某类企业的限制,和对我国发展经济的一些政策和做法的不认可。对于如何迎接这些挑战,一是意识的转变:由小到大、到成为第一,从追随者变成引领者,从提供产品转变为提供服务与承担责任。要化危为机,前提是能在危中看到机;二是行为的转变,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由竞争向竞合转变,由粗放向精细转变;三是理论研究要下功夫:要研究我国的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形成可复制的成果。

在圆桌论坛环节,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副院长毕吉耀,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教授、原副院长李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研究生院院长黄建忠,中国人民大学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华东理工大学教授、临港-华理自贸区研究院院长阎海峰等嘉宾就当前国际经贸形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责编:邬迪、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