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10月25日电 “我希望让观众看到黄文秀的平凡——平凡的琐事、平凡的工作记录本身就能让人感动,而黄文秀的平凡一直在持续的温度中。伟大的产生是因为我们看到了这些平凡的行为,这里面包含着无私,而从无私上升到更大的领域就是伟大的人格。”10月24日、10月25日,作为“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的演出作品,民族歌剧《扶贫路上》在上海大剧院正式亮相,谈及创作的感受,导演田沁鑫格外突出“平凡”二字。
《扶贫路上》剧照 吴涛摄
民族歌剧《扶贫路上》以在扶贫一线殉职的广西百色乐业县百坭村原第一书记黄文秀的真实经历为蓝本,通过对黄文秀事迹的再现,还原全国扶贫攻坚战线的奋斗与荣光,以文艺作品致敬英雄、讴歌时代。黄文秀生前的扶贫足迹、村干部与村民之间诚挚朴素的感情、旋律优美激荡人心的音乐、再现广西风貌的舞美,以及金刚的指挥、王丽达等歌唱家唱演俱佳的表现,让申城观众印象深刻。
该剧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出品,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民族文化传承中心、中央歌剧院联合出品,印青任音乐总监、作曲,田沁鑫任编剧、导演,宋小明任唱词设计。《扶贫路上》的创排过程历时两年,主创团队曾数度深入广西百色采风,反复调整剧本,以求精进。2019年6月中旬,《扶贫路上》剧本定稿。然而,几乎同时,黄文秀不幸遇难的噩耗从广西传来。主创随即奔赴百色,在黄文秀遇难地点实地考察,并深入了解她的感人事迹。
《扶贫路上》剧照 吴涛摄
广西百色田阳县的壮族姑娘黄文秀,2016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时,毅然选择回到百色深入农村基层,成为百坭村第一书记。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她走访了100多个贫困户,建立了三大厚本的贫困户档案、日记,里面图片、人员结构、家庭成员、贫穷程度、转变的可能性等记录得非常详细。在她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到2018年底,百坭村103户贫困户中88户顺利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
黄文秀是全国290多万第一书记中的一员,她像全国各地的第一书记们一样,时刻心系民生、基建。因此在剧情设计上,全剧以点带面,不限于编织黄文秀个人的生命体验,而是糅合了所调查到的多个具有代表性的第一书记的工作,塑造了一位具有共性的第一书记形象。
作为民族歌剧,《扶贫路上》的音乐创作坚持艺术性和人民性的完美统一,广泛汲取了广西百色地区的民间音乐素材加以改编和创新。演唱部分则融合了美声、民族唱法,具有浓郁的广西特色。音乐总监及作曲印青表示:“剧中的唱段不仅要好听,更要动听和震撼心灵。”全剧着力刻画出黄文秀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突出剧中众多人物的鲜明个性和时代感。使全剧音乐具有一定的史诗气质。唱词设计宋小明则称:“我们剧组的音乐文学环节就是要讲人话、讲真话、讲新时代的好话,让《扶贫路上》的好声音飞进人民群众的心里。”
《扶贫路上》剧照 吴涛摄
《扶贫路上》的舞台视觉在同类型题材中有明显的创新和突破。为了打破固有的舞台空间概念,该剧采用三层框架结构、辅以多媒体墙的舞美方案,简洁、多空间且具有现代性,呈现出对舞台空间的解构和重新结构。舞台上,还有蝴蝶不时飞舞。田沁鑫在黄文秀牺牲后赴百坭村采风时,曾看到一只大的黄蝴蝶飞了过来。在广西当地有一种传说,去世的人想念家人时会化作蝴蝶飞回来。这个凄美的传说让她更真切地感受到黄文秀的存在,蝴蝶便成为贯穿全剧的意象。
此外,黄文秀的“驻村日记”成为该剧的重要道具。她的日记简要地记录了她从进村第一天起的所有日常工作情况,表现黄文秀、表现第一书记群体,不能绕开“驻村日记”。田沁鑫因此在剧中用了多种手段展现“驻村日记”:第一次“驻村日记”出现是通过黄文秀的口述,后来多次出现在黄文秀灯下写日记的场面中,合唱男演员扮演的第一书记群体手里,还有舞台多媒体展示的一篇篇日记内容。这些片段拼写出了黄文秀的精神,更立体地拼写出了第一书记的群像。(轩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