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启智明慧、陶情冶操:风起海上——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新址落成的博物馆开展。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韩陈青、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博物馆馆长孙真荣、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志斌、校发展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博物馆顾问龚若栋、校长助理、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兼校庆筹备办主任斯阳、校博物馆常务副馆长白勇、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蒋铁骊、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潘善助、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丁设、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副院长郑文、张方白,以及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美术学院师生代表等出席开幕式。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在致辞中对此次展览表示了肯定。她表示,今天是华东师范大学建校69周年的纪念日,是学校博物馆展厅新址落成的开馆首展日,她很欣慰地看到美术学院在短短三年内取得的丰硕成果,更通过此次展览欣喜地看到了学院有一批集创作、理论、教育于一身的优秀教师们。她强调,美术学院举办本次展览对于全面加强和落实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意义非凡。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她希望,未来美术学院要充分利用好学校教师教育和教育研究的优势、汲取综合性大学多学科资源的养分、对接国家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要求、面向立足中国大地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来建设有独特内涵的美术学科、美术学院,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取得更大的进步,也为新时代学校美育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蒋铁骊首先代表上海美术学院为华东师范大学举办了这次展览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表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有限的条件中创造出了傲人成绩,在国内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力,其学术高度和学术引领,不仅仅代表学院,还代表整个上海在美术教育领域中的攀登与探索。他期待华东师范大学以后取得更大的成功。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潘善助致辞中肯定了华师大书法系高端的师资和雄厚的实力,以及深厚的文史哲与艺术的实力,为培养上海优秀的后备人才、缩短上海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书法距离、重整海派书法雄风贡献了力量。他期待与美术学院继续合作,努力在全国大学书法专业阵营中获得更高的成就。最后,他祝华东师范大学69周年生日快乐。
张方白发言中回顾了19世纪到20世纪以来的艺术景象,他认为西方艺术为话语权的时代已将结束,中国的崛起将成为世界的一个巨大撼动。而这个撼动的点如今也从北京转移到上海,地处沃土的华东师大美术学院,有能力走出上海,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策展人张晓凌梳理了年轻的美术学院在成立仅仅三年的时间里取得的精彩成就,并谈到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育特色的转变,以培养千千万万个合格的中小学老师为教学目标,将美术真正下沉到老百姓,通过中国民众的层面展示出来。在学校博物馆开馆之际举办展览,美术学院的教师们奉献了精心之作。如果用心倾听,从每件作品中都能聆听到艺术家们回应大时代时所发出的清澈之声。他表示,风起海上,一个充满历史追忆与时代回声的斑斓而清新的意象。从现代史上看,每次风起海上,都意味着中国社会、文化、艺术的变革与进步,这次亦概莫能外。谨以此展为华东师范大学69周年校庆献礼!
本次展览是继2019年成功举办“北京展”“上海展”后的一次“立本”之展——立足学校、共享美育。展出34位老、中、青三代教师创作的作品六十余件,作品涵盖油画、中国画、书法、雕塑、装置、新媒体、摄影、综合绘画、漆画等多个门类,全方面展示了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成立三年来在艺术领域的探索与实践。这是一次与全校师生的立体式面对面享受美育的机会,也是对华师大建校69周年的隆重献礼。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紧密围绕“一流美术学学科建设的目标,以当代美术教育为核心,以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为两翼,力争建成国际知名的特色美术学院”的定位,以“守正创新”为未来科研发展导向、以“超当代”为创作的理论指向、以“培根铸魂”为师范类美术院校教学目标,依托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地缘优势,充分把握当代文化与教育发展机遇,使华东师大美术学院在上海乃至全国美育工作中更具影响力。
据悉,展览将展至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