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勃:信息化助力建设上海“智慧港口”

王文娟

2020年10月09日16:02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码头自动化、港域智能化、物流协同……随着新经济、新基建等新概念不断涌现,港口物流生态建设的信息化该如何建设?

“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2019年集装箱吞吐量327万标箱,2020年上半年实现进出口集装箱173万标箱,比2019年同期增长11%。” 上海海勃物流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桁介绍,举世瞩目的洋山四期码头昼夜吞吐量和单机效率屡创历史新高,海勃公司研发的信息系统正是其背后的智慧大脑。

码头自动化,建立无纸化生态圈

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于2014年12月开工,2017年12月10日开港试生产,设计年通过能力初期为400万标准箱,远期为630万标准箱。与洋山一、二、三期码头相比,四期无人码头岸线短、占地少,但其吞吐能力却远超几位“前辈”,成为目前全球最大规模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洋山四期码头装卸采用“远程操控双小车集装箱桥吊+自动导引运输车(AGV),复杂算法背后,正是AGV成为了洋山四期的科技与管理“担当”,除了具备无人驾驶、自动导航、路径优化、主动避障等当今最前沿技术,还支持自我故障诊断、自我电量监控、智能换电等功能。同时,港区地面敷设的6万多个磁钉宛若一个个路标,通过无线通讯设备、自动调度系统以及磁钉引导,AGV可自如穿梭,通过精密定位准确到达指定停车位。

洋山四期又被称为“魔鬼码头”。这座无人的“魔鬼码头”相对于传统的集装箱码头,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码头集装箱装卸、水平运输、堆场装卸环节的全过程智能化的操作。这就意味着整个码头和堆场内将不再有人,不仅岸桥不需要人驾驶,连集装箱卡车也不再需要,直接由自动运行的无人驾驶AGV小车把集装箱运到堆场,堆场的桥吊也是无人操作。原先的码头操作员全部转移到监控室,对着电脑屏幕就能完成全部作业。

“无接触、无纸化、自动化,成为传统码头向码头自动化进化的一个过程。”黄桁介绍,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开港运行,成为全球最大规模、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港区。为了配合自由贸易港建设,目前,上港受理中心实现了全自动化,客户提箱、支付等业务,可以在网上一站式解决。

在上港集团港口业务受理中心,10多个实体窗口前,看不到客户办事,原来93%的港区相关业务都已网上受理。企业负责人说,过去客户要往返多个集装箱码头,每人次办理业务平均耗费2小时,如今网上受理平均只要3分钟。同时,上港集团正大力推进集装箱设备交接单电子化。传统模式下,交接单随集装箱物流业务链流转,环节多、涉及面广、耗时长,电子化后,不仅大大减少企业跑单办证时间,每年还能节约相关企业成本超过4亿元。

港域智能化,像“拼车”一样“拼船”

港域如何实现智能化?“上海港现在一天的生产量可能相当于长江里面一个中小型码头一年的生产量。” 黄桁介绍,目前,上海港基本处于岸线不足状态,即每天15公里的岸线要靠25公里的船,每天上下的集装箱有13万至14万,陆路还有近5万辆集卡进出港。

那么,整个港域怎么把船摆下来?怎么把箱子顺利装卸下来,同时5万辆集卡可以不引起上海堵车?“上海岸线不足导致很多船只能靠一靠,比如有些船要靠洋山港也要靠外高桥,现在只靠一次, 那么,靠在洋山港一期的箱子要去洋山港三期怎么办?”

因此,海勃研发了“港航纵横”,上海港由10多个码头组成,上海港本地7家集装箱码头及上港集团在长江支线8家码头、内河支线2家码头的数据,实现集装箱动态全程跟踪、一站式查询。

“港航纵横”聚焦长江港航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实现注册用户的数据标准化、平台数据交换服务、大数据集中、门户建设、船舶实时信息跟踪、移动端开发、个性化服务及其他增值服务,让大数据更好地服务港航企业,推动提升了长江沿线港航领域的信息化水平。

目前“港航纵横”共有六项功能:一是船期查询:提供上海港集装箱码头的出口箱开港计划、船代理申报船期、集装箱码头靠离泊计划三大部分;二是箱货查询:提供箱、货、放行、预录、计划等查询内容,提供上海港投资的长江流域码头的箱信息内容,并提供全程跟踪;三是VGM称重信息:提供上海港集装箱码头提供的出口重箱称重记录下载;四是放行信息:提供通过EDI发送的海关放行报文的查询内容;五是装箱单预录:提供出口重箱装箱单EDI预录信息内容查询;六是各大网站链接:提供亿通网、海关通关宝、各家集装箱码头、各家航运企业网站的链接。

整个港域调度智能化,就是海勃这几年一直在做的工作。“我们把这些平台搭建起来,让整个生产指挥系统能够有条不紊的运转,因此,上海港每年才能生产4300万箱。”

“港航纵横”目前仅具有查询功能是不够的,我们希望它把管理、服务、调度、运营全部集合,成为长江一站式平台,黄桁坦言,“未来,一方面,我们希望实现物流长江联动,集装箱可以根据上下时间智能排序;另一方面,我们正在支线船公司探索共享仓位模式,就像拼车一样拼船。”

“可以开进大海的船叫干线,在长江里开的叫支线。干支线的转换基本都在上海港,每年从长江进出的集装箱基本有1000万箱,长江里面几十家码头都跟上海港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黄桁还表示,如何把物流体系打通,让长江变成一个港口是未来的工作重点,即长江内部的物流协同,包含长三角物流信息协同。

(责编:王文娟、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