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9月27日电 (记者 曹玲娟)作为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战略合作伙伴,中央芭蕾舞团近年来在东艺舞台上献上了多场精彩演出。从焕发着瑰丽民族色彩的芭蕾舞剧《敦煌》,到极具中国特色的《红色娘子军》,再到融合东西方文化的中国版《胡桃夹子》,中芭带着上海的观众们逐一领略芭蕾艺术的东方之美。
在2020-21新乐季中,中央芭蕾舞团将于10月4日、5日再次造访东艺,带来三部原汁原味由西方编导创作的经典舞剧《仙女》《阿莱城的姑娘》和《卡门》。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中芭首次在固定搭配《卡门》与《阿莱城的姑娘》之外加上舞剧《仙女》,作为特别定制的“国庆彩蛋”献给沪上观众。
成立于1959年的中央芭蕾舞团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芭蕾舞团,长期活跃在世界芭蕾舞坛前沿,代表着中国芭蕾艺术的最高水准,曾推出过原创芭蕾舞剧《牡丹亭》《鹤魂》《敦煌》等,更与张艺谋导演合作原创了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也因此首次被英国著名的舞蹈大奖、有着国际舞蹈界“奥斯卡奖”之美誉的“国家舞蹈大奖”提名为三大最佳外国舞蹈团之一。
正是《大红灯笼》这部作品引起了法国编舞大师罗兰.佩蒂的注意。罗兰.佩蒂是20世纪当之无愧最伟大的传奇式人物之一。在长达70多年的漫长职业生涯中,他创作了超过150部芭蕾舞剧。罗兰.佩蒂对合作者一向挑剔。机缘巧合,罗兰.佩蒂一次偶然看到了中央芭蕾舞团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竟主动提出为中芭引进剧目,不仅带来了代表作《卡门》《年轻人与死神》,还亲自为中芭挑选了主演并进行排练。此番中央芭蕾舞团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献演的,便是由大师为中芭排演并给予高度认可的版本。
芭蕾舞剧《卡门》,可以说是最有观众缘的芭蕾剧目之一。这部经久不衰的舞剧改编自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的同名歌剧,讲述了吉普赛女郎卡门先后爱上了英俊潇洒的军官唐何塞和彪悍骁勇的斗牛士特雷多,最后却因唐何塞的妒火中烧而被刺身亡的惨烈故事。
《卡门》是写进罗兰.佩蒂生命史的经典。他保留了小说原貌,也非常完美地阐释了原歌剧中的音乐。在罗兰.佩蒂的《卡门》里,“舞蹈-戏剧”并举的结构与悲喜交加的表演让人眼前一亮。罗兰.佩蒂为剧中角色打造了极其符合人物性格和场景的舞蹈设计,因此佩蒂的《卡门》没有人们预期中的拖地红裙与玫瑰,而是将传统芭蕾的Tutu短裙进行了改造,以极短的裙摆展现了卡门热烈张扬、狂放不羁的个性。尤值一提的是,毕加索为该剧创作了部分布景,使得罗兰.佩蒂版的《卡门》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师之作”。
这种与画家密不可分的渊源延续到了另一部作品。芭蕾舞剧《阿莱城的姑娘》以法国文学大师都德的同名故事为基础,叙述的是一个普罗旺斯的年轻人弗莱德里在举行婚礼前夕,经历一番内心的挣扎,最终追随心爱的阿莱城姑娘而去的故事。这部作品最初以戏剧的形式呈现,虽然1872年的首演并不是很成功,但比才创作的配乐却流传了下来,以其明亮轻快的色彩和难得的激情成为了最受欢迎的管弦乐组曲之一。
1973年,罗兰.佩蒂根据比才的音乐将其改编为芭蕾舞剧。他将这部音乐作品进行重构,不仅在融入极强的叙事色彩,而且从动作、布景到道具、服装都突破了传统,颠覆了芭蕾的发展潮流。群舞的演绎更是别出心裁,不仅勾勒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主人公的精神氛围,每一个演员都被赋予了多重意义。而罗兰.佩蒂对绘画大师毕加索和梵高经典画作的运用,也使得舞台形神兼备。
上海的芭蕾舞迷们还将在这场演出中欣赏到中芭带来的另一经典剧目——浪漫主义芭蕾舞剧《仙女》。《仙女》讲述了男主人公詹姆斯中了女巫的魔法,抛下未婚妻,一心追随幻境中的仙女,最终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的故事。整部舞剧带有童话传说般的绚丽色彩,其中现实与想象交织,勾勒出人间仙境的画面。
《仙女》首演于1836年的丹麦哥本哈根。它是丹麦著名芭蕾大师奥古斯丁.布农维尔的代表作之一。作为布农维尔的创作的唯一一部悲剧,《仙女》情节设置别具匠心,编舞典雅精致,音乐空灵通透。其中最引人入胜的当属舞剧第二幕,无论是唯美的意境、轻盈的舞姿,还是动人的音乐,都使这一幕成为了芭蕾经典。
中芭将要献演的正是《仙女》第二幕,由著名的前丹麦皇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弗兰克.安德森与首席特色演员联手为中芭进行复排,是国内舞台并不常演的欧洲芭蕾经典。中芭于1999年和2015年排演该剧时,曾两度邀请弗兰克.安德森来到中芭进行指导。丹麦芭蕾以腿部严谨规范的高难度技巧著称,而弗兰克严谨细致的训练方法让中芭的舞蹈艺术家们掌握了丹麦芭蕾舞学派的特质和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