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9月23日电 (记者 曹玲娟)舞台剧《梦影.牡丹亭》将于10月24日至26日在瑜音阁连续三天上演。这是主办方9月22日在沪宣布的。
《牡丹亭》一剧,自创作之时起,便被持续不断地搬演上舞台。《梦影.牡丹亭》,撷取《牡丹亭》传统演出的经典段落,融汇昆曲、话剧两种舞台艺术表现形式,结合影像化展示以及灯光新媒体技术呈现,将昆曲水磨腔的缠绵之美以全新形式带到观众眼前。
具体来看,该剧截取《牡丹亭》文本中涉及到澳门风土人情的段落,联系《牡丹亭》剧作者汤显祖本人曾前往澳门的生平经历,创造出一场文化交融、似梦还真的视听盛宴。
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汤显祖因上《论科臣辅臣疏》抨击朝政,激怒当道而被贬黜,十月下旬抵达广州,此后乘船访游澳门。澳门的瑰丽奇异及华洋杂处之风,给汤显祖留下了深刻印象。与澳门的这“一段缘”,不仅让汤显祖留下颇多吟咏诗文,还在不久后创作的《牡丹亭》剧本中留下了鲜明印记。
“一领破袈裟,香山墺里巴。多生多宝多菩萨,多多照证光光乍”,该剧的故事主线正出自《牡丹亭》原文。汤显祖《牡丹亭》中提到,柳梦梅作为广州府学的生员,游历至香山岙(今澳门)多宝寺(一说即为今澳门“大三巴”),偶遇番回海商在多宝菩萨前献宝,求得一观,并以宝物自况,借机获得了钦差苗舜宾的资助,这才得以辞别香山岙,前往长安谋取前程。柳梦梅从澳门登船北上,使之后在南安府衙后花园拾得杜丽娘画像成为可能,《牡丹亭》“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至情故事,自此埋下了种子。
该剧的编剧之一,95后青年编剧曹蕴祺表示:“这部戏关于一次游历,一场奇遇。汤显祖在香山岙(今澳门),遇见了西洋传教士利玛窦,经历了生死,探知了世界与天地,本就是一次传奇的经历。汤显祖的所见、所感,也如梦一场,他的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呢?”
剧目舞台呈现部分,围绕着演出场地瑜音阁的风格及特点,进行了一系列音乐、灯光、舞美、服装及多媒体影像化呈现设计,以期带给观众沉浸式的观演体验。
王珮瑜
京剧演员王珮瑜作为瑜音阁的主人,表达了对这一项目的寄望。作为一位京剧演员,她讲述了自己与昆曲的渊源。曾经出演过昆曲《阴骂曹》的她说,京剧行话有一句是“学昆曲是上枷板的事”,昆曲表演非常繁难,但习练者最终总会被它的精巧高雅征服。
主演代表、上海京剧院言派老生陈圣杰表示,这部戏的文人气质,和言派艺术开创者言菊朋身上的书卷气非常相符。这次参演,是昆曲和话剧的结合,是一次更新的尝试。
该剧由澳门好时节文创有限公司、上海澳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澳門中华昆曲文化协会联合出品,由上海瑜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苏州昆剧院、瑜音社合作演出。该剧是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基金资助项目,此次创排演出,也属澳门、上海戏曲界的首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