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专家学者谈如何打造高质量绿色发展长三角城市群

2020年09月16日23:27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长三角地区当前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规模最大的地区,然而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长三角地区也面临严重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生态退化等问题。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一方面使得经济长期稳定增长难以维续,另一方面也严重危害了人民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已成为制约长三角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势在必行。

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婧研究团队(王婧、杜广杰、刘兆珂、高超等)认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迫切需要由传统粗放型发展向绿色发展、由依赖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过渡。相较于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黑色”发展方式而言,绿色发展核心是“绿色”与“发展”的协调统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在不突破环境供给极限的前提下,寻求最大限度的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

王婧表示,绿色发展强调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和谐统一,其关键点在于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依赖、环境污染的逐步脱钩。在能够得到相同或更多经济产出的条件下,投入更少或产出污染更少的城市绿色发展程度更高。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整体不断提升应归因于这一时期内中国环境意识于环境规制水平的不断提升。

研究团队通过前期的研究及数据分析可知,目前长三角城市的绿色发展存在一定的非均衡特征,绿色创新整体水平较低,且城市间呈现绿色合作意愿较低的现象。为此,王婧研究团队认为,打造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长三角城市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发展向绿色发展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但也面临严重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生态退化等问题。因此,加快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从粗放发展向绿色发展转变成为当前以及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在政府改革过程中,摒弃传统“唯GDP增长论”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模式,将经济发展的目标从规模数量的扩张转变为经济质量的提升,由增产向提质观念转变。

二是发挥绿色创新对于城市绿色发展的驱动作用。绿色创新能够减少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强调通过引进新的产品或流程来减轻经济生产过程的环境负担,减少经济社会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负面效应,有助于提升生态可持续性。相较于传统创新,绿色创新并不仅局限于提高经济效益,而是强调经济生产过程的绿色化,有助于降低自然资源消耗、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推动绿色创新发展,有助于为长三角城市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动力支持与实现路径。

三是激发协同创新势能,强化区域间交流合作,缩小城市绿色创新空间差异。长三角城市绿色创新存在极为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仅少部分城市引领区域整体绿色创新能力的提升,存在明显省际间差异。此外,空间效应在各城市绿色创新发展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因此,需要有效利用绿色创新的空间效应打破当前严重的空间非均衡趋势。

四是明确各城市角色与定位,增强长三角城市绿色发展的协调性。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资源禀赋、发展情况千差万别不同城市绿色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要想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要明确各地区现状,进行精准定位。长三角地区各城市要科学评估自身的经济发展质量,积极探索本城市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推动绿色发展方式的形成,但要注意稳中求进,不可操之过急。

(责编:董志雯、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