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陈未的办公室,一个红色拉杆箱靠在墙边,里面总是备足穿一周的衣服。从警17年,当刑警14年,白天连着黑夜、常年出差干活的日子对陈未来说已是“家常便饭”。据统计,这名与盗窃、电信网络诈骗做斗争的刑警,仅2019年出差办案时间就超过170天,足迹遍布海南、广东、福建、江西、山东、浙江、四川等7省,20多个地方。
陈未所在的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刑侦支队三队,又称“反侵财队”。他和同事们的对手,除了“老吃老做”的惯偷,更多的是分工细致、手法隐蔽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抓狐狸,猎人要比狐狸更智慧。”陈未不但热衷研究最前沿的侦查手段,也善于分析犯罪手法的新趋势,“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次出差侦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行动中,陈未带领抓捕小组前往嫌疑人落脚点,守候伏击十几个小时,最终将嫌疑人抓获。
问他为何这么认真执着,得到的回答是“使命感”。陈未说:“就算被骗几千元,也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打击犯罪,守护人民和城市的安全,是我们警察的天职和使命。”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力争全链条歼灭
今年2月,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之际,防疫物资十分紧俏,虚假销售口罩、额温枪等涉疫物资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开始冒头。陈未敏锐地捕捉了犯罪分子的最新动态,提前部署最精锐的打击力量,与基层派出所建立队所联动机制,一旦发案,立即进行侦查打击。
2月21日深夜,怀疑自己遭到电信网络诈骗的辖区居民鲍女士到打浦桥派出所报案。当日,她在微信群内搭识一名自称出售口罩的网友。经过沟通,鲍女士与对方商定以3.6万元的价格购买1.3万只口罩,并于当日20时40分许用手机银行将货款全部转入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然而,对方一收钱就拉黑了鲍女士。
这是一起典型的涉疫物资电信网络诈骗。陈未立即带领侦查员成立专案组,紧锣密鼓地展开调查。
专案组在查询银行信息时发现,这3.6万元钱款竟然先后被进行了4个层级的转账,涉及账户多达50余个。乍一看,这些银行账户几乎都没有关联,开卡人遍布全国各地。但陈未发现,案发次日,其中一个账户在福建有取款动作。他随即带侦查员赶往福建,在当地公安、银行等方面配合下,迅速锁定一名取款嫌疑人。根据前期掌握的线索,陈未判断他背后藏着多个专业犯罪团伙。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跟踪调查,果然,一个专门从诈骗团伙服务的“水房”团伙浮出水面,成员遍布福建、广东两省多地。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涉及的通信流、资金流信息纷繁芜杂,有效信息很可能就潜藏在大量无效信息之中。回到上海,陈未又马不停蹄地召集专案组成员研究案情,深挖出诈骗实施组、开卡取款组、卡商号商码商、外挂软件开发销售、网络广告推广等参与该电信网络诈骗案的“黑灰产”全链条,一点一点拼贴出72名涉案人员的轨迹,查明了他们的真实身份信息。
“我这个人蛮‘完美主义’的,做事就要尽量做好。”陈未说,为了彻底捣毁这个以虚假销售涉疫物资为幌子,被害人遍布全国的电信网络诈骗团伙,专案组历时3个多月,奔赴全国多地,一个个寻访被害人,固定证据,共串并全国案件215起,涉案金额达1052万余元。
今年5月16日和21日,专案组在福建、广东、重庆等多地进行集中收网,不仅抓获了诈骗团伙核心成员,连微信外挂制作者也被拿下。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嫌疑人和被害人遍布天南海北,陈未和同事的工作就是这样“说走就走”。 2018年9月的一天,正在局里参加工作会议的陈未接到消息,锁定“8.2”特大信用卡诈骗案主要嫌疑人在海南儋州,他直奔机场,赶赴海南深入调查。
经过前期一个多月的侦查,当年9月17晚至18日凌晨,在公安部五局的指挥协调下,专案组统一开展抓捕行动,先后在海南儋州、广西南宁、广东惠州、四川达州、云南丽江、浙江义乌等6省市抓获犯罪嫌疑人29名。这一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上下游产业链也被清剿。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抓捕诈骗团伙核心成员,更力争斩断全部上下游产业链。”面对分工细致、时空碎片化的电信网络诈骗团伙,全链条打击的难度可想而知。陈未选择迎难而上。
去年3月,陈未在侦办一起公安部督办的网购退货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时,将目光聚焦在了电信网络诈骗“黑灰产”上。经过7个多月的调查,他带领专案组逐一锁定了非法买卖公民信息、制作钓鱼网站、提供洗钱业务、提供作案通讯工具的32名嫌疑人,3次组织警力赴福建龙岩抓捕,成功捣毁3个分别从事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及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黑灰产”团伙,实现了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规模打击和全链打击。这一案件的侦破也从源头震慑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嚣张气焰。
“猎人要比狐狸更智慧”
如今,作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行家里手,陈未也是从“网络小白”一路走来的。
那是2012年前后,上海开始出现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因为通讯和金融发达,上海成为犯罪团伙的主要目标,很多市民群众落入这类新型诈骗的圈套。
当时,这种利用移动通信和网络实施诈骗的犯罪案件,在犯罪手法、组织模式上与传统诈骗犯罪完全不同,侦破上可借鉴的经验少之又少。
熟悉业务的人都知道,侦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对侦查员的知识结构要求很高——法律知识、现代通讯服务知识、网络传输知识、银行资金流转知识……
“要想抓到狐狸,猎人要比狐狸更智慧。”陈未说。为了摸清作案,他开始向通讯工程师学习,向银行工作人员学习,向电脑专家学习,甚至向犯罪分子“学习”。每次抓获犯罪嫌疑人,陈未总要去详细审讯犯罪嫌疑人,追问通讯网络技术上的问题。
“以技术制约技术”——依托上海正在建设“智慧公安”体系,陈未和同事们也不断研究使用技术提高预防和破案手段。2016年3月21日,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试运行。有了这一综合了公安、电信、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运用大数据等多种技术手段的中心,给陈未的工作也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2018年至今,陈未共带领团队侦破电信网络诈骗案637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91名,累计劝阻潜在被害人5155人次。
直面危险,冲在最前面
从一名年轻刑警成长为如今的黄浦刑侦支队三队队长,陈未始终冲锋在前。
今年侦破的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陈未带领工作组经过对多个可疑目标的反复甄别,锁定其中一名嫌疑人藏身广东潮汕地区一个农村里。
在当地警方配合下,陈未带领工作组对嫌疑人进行抓捕。
“当时就是屏着一口气,绝对不能松。”陈未说,那起案子从发现线索,到逐步梳理出电信网络诈骗团伙的成员,专案组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投入大量精力,最终成功将嫌疑人带回上海。
走进案发现场,一“眼”擒贼
某种程度上,陈未是一个“老派”的警察。他身上保留着刑警的传统看家本事。
“掌握不了情况,说明你离现场还不够近。”侦查盗窃类案件,即使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陈未仍坚持亲自勘查现场,询问当事人。
“你什么时候发现被盗?”
“早上6点。”
“最后一次用手机是什么时候?”
“昨晚11点多。”
这是今年3月19日,黄浦一个待动迁的老式里弄房屋内一部手机被窃案发生后,正在勘查现场的陈未与当事人的对话。
寥寥数语,暗藏玄机。从这几句对话里,陈未推测出:案发时间在晚上12时至6时之间,大大缩小了侦查范围。
案发地老式里弄社区,出入口多、人员复杂。经勘查,犯罪嫌疑人系溜门入室,并未留下有效痕迹物证,加之受动拆迁影响部分监控设备损坏,无法通过视频录像直接锁定中心现场。
陈未到报案人的家里、弄堂岔道、所有社区出入口,仔细查看,认真走了一遍又一遍。他发现案发社区共有南北两处出入口,凭多年的侦查经验判断,嫌疑人从南面出口进出社区的可能性最大。“在黑夜中,对不熟悉环境的人来说,从被害人家里出来往南出口的路更好走。”
推断出嫌疑人的作案时间和出入路径后,陈未调取了案发社区方圆500米范围内的公共视频。但调看视频却无比艰辛——同一画面,连续几天盯住也是常事。枯燥、乏味,却必须无比细致。
一个男性身影被陈未一眼盯住。“这个人在案发时间,多次出现在案发社区附近路段,进出过好几个社区,有重大嫌疑。”
但是,这名男子最终消失在于案发社区隔了五六条马路的路口。为了找到突破口,陈未决定采取按图索骥的“笨办法”。他带着两名侦查员,围绕嫌疑人最后出现路口,对周边小区、宾旅馆、浴室、网吧等场所,一一走访排查。果然,嫌疑人在附近一处出租屋被找到,人赃并获。不仅破了这起手机被盗案,嫌疑人还交代其实施的其余10多起老式房屋的入民宅盗窃案。
近年来,上海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入室盗窃等侵财类案件,结合现代侦查手段,加上不放过任何一处蛛丝马迹的传统刑侦本领,陈未和同事们在打击和扼制入室盗窃案件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上半年,黄浦区入室盗窃和入民宅盗窃案发数,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近7成,破案率达到100%。
“陈未最大的特点是,肯做,也敢做。”跟他共事十多年的同事说,遇到疑难案件,陈未都会主动接棒,只要参与办案,似乎案件总能找到突破口。
“先进的技术手段大大提升了破案率,但我始终认为技术只是查案的辅助手段,刑警不能丢了现场勘查、实地走访的基本功。”也许这就是陈未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