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体育训练基地夏训:上海1544名运动员和255名教练员的汗水与梦想

2020年08月26日09:51  来源:上观新闻
 

早上5时30分,上海女子曲棍球队的姑娘迎来第一缕阳光,开始每日第一练,这也是上海崇明体育训练基地夏训的日常。每年7月到9月,都是上海体育健儿狠抓体能、磨炼意志的关键期。今年夏训期间,1544名运动员和255名教练员坚守运动场,用汗水与梦想做伴,苦练体能和专项技术。昨天,本报记者走访上海崇明体育训练基地,感受因疫情而变得特别的“夏训”。

“冬训”“夏训”连轴转

在基地,一看那些皮肤晒得黝黑的运动员,就知道练的是曲棍球、棒球、垒球、田径等室外项目。对女运动员来说,晒黑是家常便饭,还常会皮肤过敏,但她们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已经习惯了。”

在体操训练馆内,一个个“小萝卜头”在平衡木、高低杠、鞍马上刻苦训练。虽然是室内项目,记者还是看到夏训的特点,小男孩们打着赤膊,在教练指导下一遍遍重复着技术动作。教练笑着说:“男队员夏天都是赤膊训练。”

由于疫情关系,今年自大年初二所有队员归队后,就一直封闭训练到5月。上海竞技体育运动管理中心训练处副处长赵永吉说,“今年几乎就是冬训无缝对接夏训。原本春季会有一系列比赛检验冬训质量,然后再到夏训找问题补短板。之前3个半月的封闭,对教练员如何科学训练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要应对运动员的心理疲劳和对运动产生的倦怠感。”

“血”与“汗”不白流

“流血流汗不流泪”,是很多运动员的写照。崇明体育训练基地内的科研中心对标国际、国内领先水平,为运动员提供科学医疗和体能康复保障,让运动员流的血和汗都不白流。在科研中心有生化、康复、心理评估、运动营养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还将新增特殊环境低氧实验室、运动性失眠实验室等,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全方位提升运动训练水平。

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邱俊说,通过运动员的血液、汗液、尿液等阶段的机能指标检测,可以评估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帮助教练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平均一个月要测一次血,汗液和尿液根据重点训练课,课前课后分别测试,比赛前频率会更高一些。运动员训练期一些指标低是正常的,低于临界值就需要警示,提醒教练员调整运动量。”

先进的仪器设备也使一些检测在基地的实验室就能完成,一天内能出报告。

基地就是另一个“家”

在这里训练、生活,崇明体育训练基地就是上海体育健儿的第二个家。很多运动员和教练员告诉记者,“在这里什么都不用操心,一心一意训练。”

从4月下旬开始,现代五项国家队进驻崇明基地训练。上海籍运动员罗帅说:“这里的饭菜特别可口,生活特别省心。”当然,国家队看中崇明基地可不只是这些后勤保障,而是实打实的硬件。现代五项包含射击、击剑、游泳、马术和跑步,除了马术在离基地不远的马场,其他项目都能在基地训练,这样的条件放到国际上都是数一数二的。“到崇明最重要的还有跟重剑队一起训练,因为中国队的击剑项目是个短板。”已经拿到东京奥运会资格的罗帅希望利用这次机会,把成绩再提高一步。

硬件有保障,怎样让运动员安心训练,也是一门学问。因为疫情长期训练而没有比赛,上海乒乓球队部分运动员心态烦躁导致产生摩擦。上海乒乓球队领队童本俊说,不同水平的运动员之间因训练产生埋怨甚至闹情绪,晚上查房有的队员半夜不睡觉,为此队里开展心理疏导,业余时间组织年轻人参加电竞比赛,“一支队就像一家人,教练也要像家长一样照顾、关心队员。”

(责编:陈晨、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