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上午,“红色印迹”之纪念《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出版100周年和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主题活动在上海红色少年主题邮局(陕西南路邮政所)举行。活动由共青团上海市委指导,上海新四军“沙家浜”部队历史研究会等单位共同主办。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了上海新四军“沙家浜”部队历史研究会会长刘石安、红色收藏家葛卫东担任嘉宾讲师。
从《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校对筹印地的“老渔阳里2号”,到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的“新渔阳里6号”,在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下,马克思主义传遍中国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纪念《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出版100周年和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上海电力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沿着《共产党宣言》从翻译到发行过程中地理位置的转移,分别到《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约请翻译地、校对筹印地、首版印刷地、首版发行地所在的属地邮政网点复旦大学邮政所、龙门路邮政局、卢湾邮政局、外滩邮政局进行研学。来自浦东新区进才实验小学、杨浦区黄兴学校、杨浦区凤城新村小学、宝山区教育学院实验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团委、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龙柏社区的同学们一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在上海红色少年主题邮局里,葛卫东老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同学们讲述了“渔阳里”的故事,并现场展示了他的珍藏——《新青年》五十年代影印本、《共产党宣言》多个译本(太岳版、陕甘宁边区版、华北版、西北局版、华中版、解放社版等)、陈望道1932年所著并被学界奉为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的《修辞学发凡》以及当时由中国共产党青年团江苏省执行委员会印刷的《全上海的青年工友们》和《中国共产党青年团江苏省执行委员会为国际青年纪念日告》等传单布告,这一件件珍贵的藏品记录着先辈们为了理想信念挥洒的热血和汗水。
随后播放的“四史”学习教育视频微党课“奋斗的征程之老渔阳里——星火燃起的地方”、“奋斗的征程之新渔阳里——薪火相传再出发”、“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带领同学们回望历史长河,重温了中国革命火种在这里悠悠燃起的历史瞬间,从中汲取强大的力量、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各所学校的同学们也就自身学习红色历史的深刻体会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进一步厚植了爱党爱国情怀。
本次活动将向上海及新疆喀什、西藏日喀则、青海果洛、云南迪庆等上海对口帮扶地区及山西介休等地的青少年宣扬红色历史,传递红色文化,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家国天下抱负,让初心薪火相传,将使命永担在肩。
(上海新四军“沙家浜”部队历史研究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