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8月18日电 (记者 曹玲娟)医联体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载体,至今已走过20年探索历程。今年8月1日,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为推动医联体持续规范发展、构建更加完善的区域分级诊疗制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作为全国首批、上海首家医联体,“瑞金-卢湾”区域医疗联合体经过多年建设,已取得了丰硕的工作成果。为积极贯彻新医改工作要求,更好地服务一方百姓健康,“瑞金-卢湾”医联体第七次理事会于8月17日在黄浦区政府机关大楼召开。
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与黄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签署了新一轮合作协议,与会的专家学者就医联体下一步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黄浦区领导、市卫健委、申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领导、区卫健委、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医保局等相关部门以及瑞金医院等9家医联体成员单位出席会议。
会议通过了《“瑞金-卢湾”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方案》,创新开展了医联体内党组织党建联建协议签约,并成立了黄浦区医联体发展中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浦“1+1+8”医联体模式,为下一步紧密型医联体建设驶入快车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上海首个区域医疗联合体,20年来,“瑞金-卢湾”医联体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持续深化医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优质医疗资源和基层百姓的阻隔,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全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合理就医秩序已逐步形成。
从小管到老,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出台以来,“大健康”理念成为卫生和健康事业的重大创新。“瑞金-卢湾”医联体从“以治病为中心”积极转向“以健康为中心”,聚焦慢病、康复、养老护理、妇幼保健及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各个环节,向实现“早发现、早治疗、少生病、不生病”的大健康目标发展。
针对中心城区深度老龄化的实际,医联体以慢病管理为主线,依托瑞金医院的雄厚实力,分步打造涵盖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国家级心衰中心、脑病中心、呼吸病中心、心血管中心、老年病中心的六大慢病中心,积极探索辖区内“一个病种、一种管理模式”的健康服务机制。
其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牵头、中国医师协会发起成立的MMC在今年3月完成了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标准化项目建设并顺利投入运行,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由医联体核心医院带动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的“1+X”管理模式,实现了“代谢性疾病标准化”基础上的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
2018年成立的脑病中心以瑞金医院为建设主体,联合瑞金医院卢湾分院、瑞金康复医院等医联体成员单位,打造了由神经内、外科、功能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影像科等多学科汇聚的实体化建设体系,以神经退行性疾病、脑卒中等老年常见脑疾病为核心,建设“临床诊断中心”“无创微创治疗与研究中心”“康复中心”三位一体的临床中心,为临床诊疗与科创研究提供平台。
2019年7月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心衰中心成为全国181家“中国基层心衰中心”之一,积极联手医联体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搭建区域救治体系,为心衰患者架起“救心之路”。针对老龄化社会对康复医学发展提出的巨大诉求和期望,瑞金医院和黄浦区卫健委全力推动“东南医院”向“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转型发展,在此基础上,2019年7月瑞金医院牵头成立了全市首个康复专科医联体—瑞金康复专科医联体,以“品牌+技术+管理”为纽带,将优质康复资源下沉社区,真正形成全方位、全周期的康复医疗体系,为缓解社会对康复医疗的巨大需求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医联体内康复双向转诊患者超过13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除了老年人,儿童同样是医联体服务的重点人群。结合“瑞金-卢湾”医联体打造的上海中部儿科医联体从2016年成立以来,成员单位不断扩大,儿科资源广泛下沉,瑞金医院卢湾分院2019年完成标准化示范儿科门急诊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童保健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患儿通过医联体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可上转至瑞金医院接受诊治。
能上又能下,打通服务患者“最后一公里”
在深化医改的过程中,“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持续困扰政府、医院和患者等各个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体系、及时满足群众“在家门口看得好病”的实际需求,医联体在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近年来,“瑞金-卢湾”医联体通过成员单位间的紧密合作,不断优化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逐步完善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大力推动优质资源下沉,重点突破分级诊疗“瓶颈”,打通了群众就医的“最后一公里”。
通过专家下沉等方式,在医联体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的患者,不用排长队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服务,目前在五里、瑞二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老年病、内分泌、呼吸、心血管、眼科、消化、儿科等7个专业的“全-专”联合门诊,打浦桥社区卫生中心还与瑞金医院高血压研究所合作开展高血压精准测压项目,构建了高血压专病分级诊疗模式,深受居民欢迎。
2012年以来,医联体内二三级医院已累计派驻高年资主治以上专家1万余人次下沉社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一旦有需要,签约患者还能在医联体内得到优先转诊、优先住院的服务。医联体内成立了检验、影像、心电3大辅助中心,让患者在社区就能享受到上级医院的医技诊断服务,大大缩短了患者就医时间,减轻了重复检查造成的就医负担,实现了“让技术跑,而不是病人跑”。
此外,黄浦区2019年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完成了街道“智慧健康驿站”建设全覆盖,医联体还将探索慢病管理数据与健康驿站数据共享,实现多层级的信息整合,为居民提供更便捷、更集成的健康服务。
随着国家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本次理事会,黄浦区及时充实了“瑞金-卢湾”医联体框架,将香山中医医院纳入医联体体系,香山中医医院全力打造的黄浦“中医药区域智慧配送圈”已在医联体内高度共享区域优质中医药资源,解决了社区为主的基层医院中药师及中药房短缺等问题,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中医药服务,该项目荣获了上海市首批30个“创新医疗服务品牌”。
条块相结合,突破区域医联体管理瓶颈
一直以来,体制机制的制约始终是医联体管理的核心难题,如何突破阻碍,进一步发挥协同效应,“瑞金-卢湾”医联体结合自身实际探索了一套全新的管理模式。一是创新管理机制,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打造以医联体理事会为决策机构、以医联体发展中心为日常管理机构、依托8大专委会联通平台,即:医疗、药事、信息、医保、人力资源、绩效、资产、财务等,建立紧密型医联体“1+1+8”黄浦模式,逐步实现医联体内资源深度融合、业务统筹管理。
二是建立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横向延伸”长效常态机制,出台《黄浦区区域医疗联合体委派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对医联体内由瑞金医院向成员单位委派的管理干部明确权责利,进一步激发了干部的积极性。瑞金医院以多种形式派驻管理专家和业务骨干到医联体成员单位,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科研和项目协作等方式,为基层培育了一批特色专科,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专家团队,显著带动了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医疗水平的提升;
同时,医联体内其他成员单位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人才双向培训、优势学科输出、重点项目共建等方面探索了多种形式的资源集成和共建途径,有效缓解了医疗结构不合理、资源分布不均衡、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
“黄浦区作为上海的中心城区,区域内三甲医院资源众多,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在‘十四五’新的发展机遇期,面对人民群众对更高品质健康生活的追求,作为上海医联体先行先试的典范,‘瑞金-卢湾’医联体理应有更大作为。”医联体理事长、黄浦区区长巢克俭提到。
据了解,下一步医联体将努力破解转型发展中的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统筹管理,以慢病管理一体化为主线,有序推进六大慢病中心建设,积极探索双向互动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二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对接联动,全面开展社区服务能力标准化建设,探索建立区域康复四级网络,积极打造黄浦的医疗品牌。医联体还将充分利用区域内优质医疗资源,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医防融合,探索将公共卫生管理服务职能加入到医联体体系,进一步打通医联体内信息壁垒,构建畅通有序的分级诊疗和健康管理相融合的服务体系,不断深化紧密型医联体“1+1+8”平台建设,为促进区域整体健康服务能级再上新台阶,提升居民群众健康服务获得感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