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8月14日电 海派书画大师陈佩秋去世已一个多月了,但是,人们依然从不同的角度缅怀其人其艺,挖掘探讨陈佩秋先生的艺术成就对当下海派画坛的意义、价值和启迪。日前,由上海嘉禾主办的“ 似兰斯馨、高花绝响——致敬陈佩秋先生”追思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与会的陈佩秋先生亲属、专家从不同的角度披露了有关陈佩秋过往所鲜为人知的材料,并提出: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在近现代的演进的整体大背景下来观照陈佩秋艺术的独特性,特别是应该从不同的侧面深入探讨 “陈佩秋对今天的海派艺术意味着什么?”这样富于现实意义的学术课题,推动上海美术创作的发展。
对于中国当代书画艺术来说,陈佩秋是一个异常丰富的存在,她和她同时代的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奠定、构成了当代海派的基石,是学术研究的宝库。陈佩秋虽去世,但对她的学术研究还是刚刚起步。 原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著名山水画家车鹏飞,上海中国画院画师、程十发先生儿子程多多,上海嘉禾拍卖行创始人、董事长魏辉, 陈佩秋先生长子、艺术活动家、出版人谢定琨,上海美术家协会理论策展委员会副主任、美术史家汤哲明博士等出席了追思研讨会。研讨会由上海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策展人张立行主持。
从右至左发言者:魏辉、车鹏飞、謝定琨、程多多、汤哲明、张立行
“陈佩秋画兰教材风靡一时”
原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著名山水画家车鹏飞在研讨会透露了一个陈佩秋画兰花教材的小故事。车鹏飞说, 他和陈老师的接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谢稚柳和陈佩秋夫妇都是上海画坛的重要画家,也是全国知名画家。当时车鹏飞工作的上海书画出版社有一个选题,叫“怎样画某某某(题材)”。“我们请陈佩秋老师画兰花。陈老师是画兰大师,但她认为画兰花,特别是作为教材性质的出版物,她是非常重视的。半生兰花一世竹,画兰花是非常不容易的。陈老师非常认真的画了两种形式的兰花,一种是工笔画,一种是写意画的,画写意画兰花肯定要书法功底过关的,陈老师当时非常认真的去创作。后来她叫我们取稿的时候,我们当时看到都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这本书画得非常好。后来在市场上《怎样画》这套丛书成为拳头产品。虽然后来衍生了很多同类图书,但一些图书因为在画家的选择上不严肃,所以并不到位,影响了销路。但是像陈老师画的这本兰花教材图书始终非常受欢迎的。这套书出来以后,中国台湾省的出版社也都拿出去翻印,重新排版。全国很多出版社都学习我们这种模式。可见,陈老师这本书的艺术质量。”
车鹏飞说,陈佩秋老师在艺术上总是求新求变。那时画院每年都有年展,每年看到她的作品都不一样。所以这位画家,我们纪念她学习她这种在艺术上勇于探索的精神,这是非常重要的。
陈佩秋先生
“陈佩秋先生是程十发先生真正的知音”
上海中国画院画师、程十发先生儿子程多多在研讨会上透露了一个迄今未曾公开的程十发先生与陈佩秋先生交往的趣事。程多多说,陈佩秋先生跟我父亲程十发先生是很熟悉的,他们二人很早起就已经是同事了,当初上海中国画院刚成立的时候,他们两位在众多画师中是年纪最轻的,他们两个那时才刚刚30来岁。佩秋先生常常说,单位里边拍起集体照时,她和程十发先生两个都是排在最后。因为年纪比较轻,所以画院如果要在外面搞什么活动,就经常把他们这两个小青年派出去了。她说因此我对程十发先生很了解。
“他们二人的年龄其实是相差1岁半,陈佩秋先生属狗,程十发先生属鸡。他们对彼此之间的艺术风格是很了解的。陈佩秋先生曾跟我讲起这么一个故事,她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们刚调进画院不久,有人说程十发会画人但是不会画手,我那时就跟你父亲程十发在一个办公桌子上创作,每天都是面对面的在画画。她看见我父亲程十发那时正在画《儒林外史》的插图,画得非常用功。程十发绘画基本功非常好。人物的造型那么准确,怎么不会画手呢? 他是要创作一种风格。果然两年后《儒林外史》的插图就在国际上获得了银奖,而且是唯一得奖的中国人。”
程多多说,我有一个扇面,是我父亲画的钟馗嫁妹图,是从镜片再重新做成了扇子,所以背面是空白的。有一次去佩秋先生家时,我就带着准备给她看看的。如果不麻烦的话想请她在背面题几个字的。当然本来我也不敢随便请她题字。可是陈先生一打开扇面,看见这张画,就去研究那个画了,横看竖看的,她进入那张画里面去了。我估计差不多20分钟左右,她头抬起来看到我还在边上,她就说真不愧是我们的班头(她把我父亲叫成班头,因为家父程十发那时是画院院长),什么都会,这个太了不起了。”我说怎么回事?她说:“你看看他居然用山水的笔法在画人物”,这就说明她看得非常仔细,非常欣赏、理解程十发的绘画艺术。
陈佩秋先生作品
“拍卖界有‘无陈不成拍’一说,可见陈佩秋的影响力”
陈佩秋先生的作品不仅在学术上得到广泛认可,在艺术品市场也颇受追捧。上海嘉禾拍卖行创始人、董事长魏辉表示,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可以有三个评价的维度:一是官方评价的维度;二是学术评价的维度;三是市场评价的维度。如果放在一个比较长久的时间曲线看,真正优秀的艺术品会在这三个评价维度上重合。陈佩秋先生的作品就属此类。
市场也是传播艺术最有效的手段。“记得嘉禾是从2012年开始主办谢稚柳先生和陈佩秋先生作品拍卖专场,至今已经14期了,成交了2.19亿,成交率高达91%。这充分证明了谢稚柳先生和陈佩秋先生作品厚实的群众基础。在艺术品拍卖领域有“无陈不成拍”一说,可见陈佩秋先生在拍卖领域的影响力。陈佩秋先生也是个古道热肠的老先生,在每一次嘉禾做公益慈善的时候,老太太会义不容辞挥毫泼墨,为需要帮助的人奉献一个艺术家的爱心。不过,如果从市场的角度看,尽管陈佩秋先生的作品今天已经有不少人在追捧,但是她每一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还是低估的。她在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还是早年临摹宋元的作品,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了。她晚年的青绿山水也是一个高峰,广受欢迎。今年下半年嘉禾成立十周年的拍卖会,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征集到一些影响的陈佩秋先生作品上拍,以纪念这位优秀的老艺术家。”魏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