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益渔民从浦东扩展到崇明、青浦等区域,累计达400余人。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上海海洋中心气象台获悉,海洋渔业捕捞气象预警标准化试点项目已经通过验收,在全国首次创立海洋渔业捕捞气象预警标准。
海洋渔业捕捞行业“看天吃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突发性灾害性天气不仅会影响正常的捕捞作业,甚至能危及渔民生命财产安全。捕捞行业对预警预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标准化需求很高。2018年,上海海洋中心气象台启动相关试点,并与浦东农业执法大队合作,将浦东渔民纳入海区预警发布范围。
项目负责人严继红介绍,新标准的预警范围是上海沿岸外延300公里以内海域。针对台风、大风、大雾、雷雨大风四类海洋高影响灾害性天气,规定了预警发布标准、等级,流程等,并给出防御指引,适用于上海市域内渔民预防灾害性天气的安全管理。
两年来,受益渔民从浦东扩展到崇明、青浦等区域,累计达400余人。“通过培训,我们不仅能看懂气象预警信号,还会根据预警信号来决定何时出海,何时回港,是否要回收渔网。感觉多了一双‘眼睛’,家人也安心多了。”参加培训的渔民小朱告诉记者。
在今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影响前夕,这套预警标准迅速向出海渔民传达第一手台风消息,建议渔民务必于台风影响前,也就是8月3日傍晚前及时回港避风。渔民们根据预警信息,安排捕捞节奏,在顺利完成捕捞的情况下,及时回港避风,没有出现人员伤亡。
新预警标准启动后,渔民收益得到保证。数据统计显示,上海浦东未出现渔民因灾害性天气遇难事故,渔民的渔网损失由3年前的20万元/年/艘减少到15万元/年/艘。渔民收入也呈逐年上涨趋势。根据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法计算,预警标准服务效益占渔民总收益的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