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8月12日电(董志雯)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为特质的上海文化,在其发展历程中孕育了无数璀璨的艺术瑰宝,其中,小校场年画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及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而熠熠生辉,成为海派文化的珍贵遗存。8月12日,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联合策划出版的《晚清上海生活史:小校场年画中的都市风情》一书在2020上海书展举行新书首发式,基于小校场年画的文化内涵提炼、开发的文创产品同步首发展示。
小校场年画是上海年画的“代名词”,鼎盛于中国传统年画最后的巅峰时期,在继承苏州桃花坞年画精髓的基础上,融入地域、时代特色,与上海的市民文化与情趣、社会发展与变迁紧密结合,真实记录了上海开埠后五光十色的市井民情、洋场风俗,描绘了开埠之初西风东渐的沪渎风情,反映了华洋兼容、新旧接替的社会风尚,是海派文化的重要表述载体。其题材选择、构图方式、色彩搭配、绘画风格,乃至印刷技术等方面,充满浓郁的都市气息,形成了独特的有别于传统年画的“小校场风格”。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小校场年画逐渐沉寂,其历史文化价值在大众中缺乏知晓度和认知度。据统计,小校场年画目前仅存1000余幅,且与其他年画种类相比,整理、研究工作也相对缺乏。为守护好这一上海本土文化记忆,使城市文脉得以接续传承,近年来上海图书馆积极致力于小校场年画的整理、研究,不仅作品收藏数量为海内之冠,且基本囊括了其中代表性作品。
亮相此次书展的《晚清上海生活史——小校场年画中的都市风情》一书由小校场年画研究领域权威学者张伟等撰著,在爬梳剔抉、参互考寻的基础上,对小校场年画进行汇集、展现、解读。本书积作者多年研究小校场年画的心得及成果,从年画的内容、制作、传播、演变等方面揭示了晚清上海的风物风貌,介绍了上海作为近代新型城市最初的市井风情。本书注重年画作品的个案研究,并将其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中进行考察,在年画与语言流变、年画与公众活动、年画与外来事物、年画与民众心理等等方面都作了探讨,多有创新和阐发,为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等研究领域提供了难得的形象史料。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头戏之一,小校场年画文创产品精彩亮相。上图团队以“承古萌新瑞蔼盈门,祈福迎祥创想无限”为理念,通过提炼小校场年画中具有标识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视觉符号,开发了叶吉、童趣、得胜三大主题系列文创用品,寓意“助您诸事叶吉,葆您赤子童趣,伴您旗开得胜”。产品品类丰富,既有书签、便利贴等案头文具,也有背包、服饰、料理盘等日常用物。
这些文创用品以小校场年画中的典型人物形象、经典故事、经典场景为素材,在把握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通过现代设计语言构筑了小校场年画IP的物化形态。这些特征突出、个性鲜明的文创产品,符合当下审美需求和生活需要,赋予小校场年画与日俱新的时代内涵和鲜活灵动的现代化表现形式,将有力推动海派文化的精神内蕴经由文化消费的渠道向社会生活深度渗透,使这一传统艺术形式通过与当代生活的对接融入而焕活新生。
上海图书馆副馆长林峻表示,小校场年画作为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其人文蕴含深厚、信息承载密集、群体心理表现鲜明,具有鲜活的表现力和强大的传播力。本次图书出版及文创产品推广,旨在将小校场年画打造成为海派特色突出、城市特质彰显、内涵价值丰富、感知识别度高的知名文化品牌,强化公众对海派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树立起上海文化标识乃至文化精神的新旗帜,为上海文化品牌建设赋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