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的徐老先生口咽癌放化疗后不幸复发,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头颈外科诊治,成为该院首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患者。令人欣慰的是,手术非常成功,术后仅三天,他就顺利出院。让人振奋的是,眼耳鼻喉科医院收治这一类患者创出“五官科人速度”,充分利用机器人手术精准、微创、高效康复的特点,不到一周就完成了7例高难度手术!
“选择尝试是因为信任”
入院前,家属徐太太做了充足的准备,“前一次手术后他有4-5天不能讲话,出院回家后因咽喉疼痛说话仍旧很少,以写字交流为主。所以这次我特意带来了上次的手写本”。但令家属意外的是,手术当天徐老先生反映咽喉不疼且术后讲话无碍。“这次最开心的是(手术)当天马上就能讲话”。徐老先生出院前连连向主刀医生周梁教授与他的团队致谢。
作为首例患者,选择机器人手术是一项重大的决定。患者与家属坦言选择尝试新的技术是因为“我们虽然不懂(技术),但非常信任周梁医生的医术医德,相信他为我们好。事实证明,效果也很好。”
动态3D视野下的首批机器人手术
在该院新建立的数字一体化手术室,周梁教授坐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远端的操作台内操控手柄开始手术,三维内窥镜下医生手术视野被放大到10~15倍,徐老伯咽部如3D电影被清晰地“放映”在周梁教授眼前,手术部位细小组织一览无余。在助手徐成志医生的协助下,仅20分钟患者咽部的肿瘤就被机器人细长灵巧的机械臂完整切除。整个手术过程徐老伯出血不超过10毫升(相当于一汤匙)。首批手术中周梁医生还相继为66岁的林姓患者(男)和 42岁的易姓患者(女)成功实施了机器人手术。
口咽癌治疗进入微创新时代
作为一项新的技术应用,此次眼耳鼻喉科医院开展的经口机器人微创手术避免了患者口唇及下颌骨切开后形成的创伤和面部疤痕,同时可最大限度避免气管切开。对于早期口咽癌患者来说,医生应用手术机器人在口腔内实现了最大的可操作空间,在三维内窥镜下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观察肿瘤表面情况,手术切除边缘更精准,术中损伤更小,出血更少。术后2-3天后,患者即可恢复正常吞咽功能。接受经口机器人手术的患者不仅能达到常规手术治疗肿瘤的效果,还可以更好地保全患者口咽部吞咽、发音、呼吸功能和容貌,加速术后康复过程,让患者更早地回归工作和生活。
未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不仅将成为眼耳鼻喉科医院治疗口咽癌等头颈部肿瘤的微创外科技术手段,也将有望应用于五官专科其他领域,甚至眼科领域,让医学科技的发展造福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