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立足基层实际,创新学习教育形式

2020年07月28日09:26  
 

自“四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党工委坚持早安排、早部署、早谋划,努力先行一步、学深一步,立足基层党组织实际,创新学习教育形式和方法,确保基层党组织“四史”学习教育有序开展。

盘活区域资源,打造学习教育品牌

仙霞新村街道党工委扎根基层社区,深挖红色资源,创新教学形式,依托社区党校着力打造“仙锋学思汇”党员学习教育品牌,通过“‘四史’讲堂”“行走党课”“共享空间”“线上学堂”四大教学模块,讲活历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强化爱党爱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形成仙霞街道“仙锋学思汇”学习资源清单。

“四史”讲堂:“仙锋学思汇”“四史”讲堂借助上海市委讲师团“四史”专家宣讲团、长宁区委党校“四史”讲师团的师资力量,依托辖区内东方出版中心、中版书房丰富的讲师团队,整合社区党校宣讲团、逸家书记工作室、“五老报告团”等资源,在打造传统面授式党课的基础上,开发情景党课、电影党课等蕴含丰富形式和内容的精品课程。

行走党课: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拥有众多丰富的红色资源,仙霞新村街道充分利用包括淞沪抗战纪念馆、四行仓库、国歌展示馆、上海档案馆等在内的红色场馆以及街道辖区内社区治理和改造等工作成果打造特色线路,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四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共享空间:利用好中版书房党群服务点作为上海书展分会场的阵地优势,携手东方出版中心开展“阅动上海”“四史”专题书友会,通过与作者面对面的交谈,将专题党课与交流学习体会相结合;借助坐落于缤谷广场的上海首个影视二次元产业孵化基地、上海市首批文创产业示范空间——猫悦上城,作为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场地,组织党员观看记录片“海派百工”和“璀璨薪火”,了解当代手工匠人的生活故事和精湛技艺,以文化发展和传承为切入点带领党员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历史。

线上学堂:针对“两新”组织青年党员工作习惯、生活习惯以及实际需求,开发线上学习课程和“四史”知识竞赛小程序,运用好上海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学习强国”等线上平台,开发录播党课、“云党课”等新形式,加强“四史”宣传,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传统发扬好。

立足基层实际,分层分类指导推进

“四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为满足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党组织和党员学习教育实际需求,针对辖区内居民区党组织、直属党支部、“两新”党组织的特点,街道党工委进一步强化分层分类指导,增强“四史”学习教育针对性、有效性,将学习教育贯穿始终。

通过“三步曲”推进“三保障”。第一步由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担任宣传员、讲解员、指导员、快递员,保证及时将上级工作要求和“四史”学习教育书籍送上门。第二步服务指导各基层党组织完善一张“四史”学习教育安排清单,保障每个党支部每月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第三步开启“两新”“四史”学习教育特色班,从“晒一张读原著的图片,交一份党课讲稿、发一篇学习感悟体会”,确保推动“两新”党组织党员学有成效。

结合社区需求,反哺社区居民。为进一步提升党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推动“四史”学习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仙霞新村街道党工委推出了“微心愿——圆梦行动”“学‘四史’守初心送服务志愿行动”等,各基层党组织积极行动起来,为社区困难家庭、孤寡老人送菜上门,提供医疗咨询等,通过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服务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立足街道实际情况,引导“两新”组织党员以新思想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攻坚克难,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组织开展“馨霞筑梦”行走中的党课,赴淞沪抗战纪念馆参观学习,引导“两新”组织党员积极参与“四史”学习教育,以理论指导实践,更好地服务企业中心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党群工作的组织优势和服务优势,进一步推动党建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抓牢组织工作,促进支部管理规范化。梳理形成了《党(总)支部工作记录册填写指南》,指导各基层党组织规范填写支部手册;对事业干部、社工及社区退休党员分层分类制定举措,进一步规范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指导各基层党组织及时梳理支部党员情况,按期进行换届选举。

聚焦居民需求,及时转化学习成效

在推进“四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仙霞新村街道党工委注重将学习教育与街道重点工作统筹协调,深入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将切实提高居民满意度作为学习教育成果的体现。以仙霞新村街道虹仙居民区为例,该居民区建造于上世纪90年代初,占地面积近8.8万平方米,常住居民近9000人,其中外来人员占30%以上,60岁以上老人占35%以上,是一个以老旧售后公房为主的混合型小区。虹仙居民区党总支从“四史”学习教育中汲取经验智慧,通过党建引领智慧社区建设,逐步解决了老旧小区“老大难”问题,小区迎来了“新生”,居民的获得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提升。

党建引领“全覆盖”,共建和谐温馨家。虹仙居民区党总支牢固树立党建引领共建共享理念,不断将居民区党建向区域化党建延伸拓展。党总支牵头引领设立的“四位一体”联合接待,把居委、物业、民警、业委会的力量汇聚起来,让居民只跑一次就能解决问题,用真情真心主动和居民零距离、无时差紧密联系在一起。小区“暖馨生态科普园”,通过党员牵头的公益服务和活动为社区困难独居老人、困难家庭送去蔬菜,传递社区的温暖。

党建引领“E时代”,科技助力社区事。2018年虹仙小区开展“智慧社区”建设,在居民区党总支牵头下,顺利完成8大类13项520个各类感知设备改造,居民区正式迈入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E时代”,将党建和社区治理模式与互联网、大数据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社区治理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智慧社区”成为社区疫情防控有效“防火墙”,通过人脸识别手段对进出小区和楼道人员进行比对管理,为疫情防控期间加强小区管理提供便利,也为社区掌握居民状况提供了准确数据。今年,围绕电动车不规范停放和充电的难点问题,开展电动车阻车系统启用专项治理。电动车阻车系统通过摄像头图像识别技术,当电动车一进入电梯就会启动报警,并禁止电梯运行,对大楼的消防安全和电梯的安全使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党建引领“新活力”,多元治理齐参与。虹仙居民区党总支结合微更新、低碳社区和精品小区建设,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用“多元参与、多元治理、多元服务、多元宣传”的模式,逐步提升硬件基础,进一步挖掘、培养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和文明素养。小区有一处1100平方米的地下人防空间闲置已久,居民区党总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引入社会组织,以发掘社区闲置空间资源潜力为抓手,培养社区自治组织,激发社区活力,最终将这一闲置空间打造成为集“共享客厅、社区教育、生活服务、社群活动”于一体的综合型公共空间,用作公共会客厅、公共议事厅、公共文化室等,为社区全年龄段居民打造一个共享的生活文化客厅。在今年“四史”学习教育期间,成为开展学习教育的文化阵地。

(来源:上海基层党建网)

(责编:陈晨、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