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7月24日电(葛俊俊) 7月23日下午,“小照片 大时代”首场活动——“家国情怀 艺海春秋”在天平街道“66梧桐院·邻里汇”上演。
天平街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建筑、文化机构众多,名人名家也层出不穷。为了让“四史”学习教育活动更鲜活、更丰富、更接地气,街道以“请进来,齐登台”的方式,邀请与天平有着深厚缘份的名人名家开展“小照片 大时代”活动,通过一张张照片,讲述其中自己的故事、天平的故事乃至时代的故事。
天平街道党工委书记高路认为,邀请名人名家,一方面是他们和天平街道有着深厚的渊源,另一方面是他们通过照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更生动更感人,也是为街道党员干部和居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透过真实的照片,透过照片主人的亲身讲述,可以看到更真切的历史。
当天,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尚长荣,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兼艺术总监、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蔡金萍,上海滑稽剧团副团长、上海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钱程,东方卫视著名主持人、上海戏剧学院教授、骆新书房公益阅读交流中心理事长骆新,分别以一组照片讲述一段故事、展现一个时代,为社区党员群众带来一堂生动的“四史”学习教育课。
徐汇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琪在开场致辞中表示,徐汇区一直在思考党建怎么样吸引人、打动人,怎么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直击心灵,“小照片 大时代”活动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她说,虽然讲的是小照片,但内涵和意义非常深远,希望天平街道深入挖掘群众文化元素、红色元素,把它打造成如“行走中的党课”那样的品牌,让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体验经典文化、红色文化。
作为首位讲述者,骆新带来一个关于“街头家具”的故事。骆新认为,一个城市有没有亲和感,在于有没有公共空间,而街头的公共座椅,就是公共空间的重要载体。它可以供行人歇一歇,不会再担心“走断腿”;周边居民也可以来这里聊聊天,说说话。他特别提到:“当你看到这个照片,特别是把它安排在树荫下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个城市是真正有温度的。希望上海能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摆上公共座椅。”
骆新认为的“有温度”的座椅
早在浦东滨江启动第一轮开发的时候,作为政协委员的骆新就提议在滨江区域增加座椅,让更多的人坐在这里安安静静地观赏外滩的风光。活动现场,骆新还提出,在设立公共座椅时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如伦敦的街头座椅都是由市民捐赠的,作为回馈,座椅上会嵌入铭牌,写上捐赠者希望传递的内容。
钱程讲述了幼时加入滑稽剧团的有趣故事,以及从“小滑头”成长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历程。
上海稽剧团旧址
钱程全程使用沪语进行讲述。他表示,方言特别重要,因为曲艺的生存土壤就是方言,如果方言消失,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会消失;所以,我们要更加重视文化传承,为建设文化大都市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据了解,目前上海98%的公交车都使用沪语进行报站,这正是钱程等政协委员共同提案的结果。另外,天平街道推进的“上海绕口令进校园”项目,也是由钱程到向阳小学上了第一课。
蔡金萍讲述了宋庆龄先生创办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以及自己致力于推广儿童剧的故事。
中福会儿童剧早期成员
蔡金萍说:“我永远是宋庆龄事业的追随者,我也将永远努力为孩子们打造精品。也希望所有的天平人,能带你们的孩子走进我们的马兰花剧场。”她特别提到,作为全国第一个儿童剧话剧演员,她在1994年推出了儿童剧专场演出。而到目前为止,儿童剧演员开专场,也只有蔡金萍一个。
现场,蔡金萍演唱了德国电影《英俊少年》的插曲。她表示,希望用戏剧去点燃孩子们的想象力,希望把优秀的文化艺术传承下去,把最好的东西给到孩子们。
活动最后,尚长荣用洪亮的声音和两张他参加演出和活动的照片,讲述舞台生涯中难忘的瞬间。1995年,尚长荣带着四台戏参加“京剧走向青年”演出。在北京海淀影剧院的一场演出中,1500余名观众参与,全场鼓掌40余次,谢幕时走到观众身边的他,被缠住索要签名,几乎难以脱身。而观众高呼“京剧万岁”,更是让他感动不已。
在那之后,尚长荣更加注重深入大中小学校普及京剧文化。他说:“任何时候,拥有青年就拥有了未来。”作为压轴,他用京剧唱腔深情演唱了周恩来诗歌《无题》:“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他希望,艺术工作者“要乘着强势的、美好的东风,更加强有力地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