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7月23日电 (唐小丽)今天中午12时41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13时25分,火箭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一号”任务)正式实施,我国深空探测迈出崭新的一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院长张宏俊介绍,其中八院承担长征五号助推器以及火星环绕器的总体设计与研制工作。
“天问一号”探测任务是中国首次独立自主火星探测任务,计划一次性完成绕、着、巡三项工作。这是其他国家第一次实施火星探测任务从未实现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是一次巨大的技术跨越。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芯级直径达5米,捆绑4个3.35米助推器,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具备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的运载能力。八院党委书记宗文波告诉记者,长征五号4个助推器为火箭提供了90%以上的起飞推力,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起飞的主要动力源。
长征五号是我国首个采用助推器支撑的捆绑火箭,4个直径3.35米助推器迄今为止都是国内最大的低温液体助推器。助推器五脏俱全,相当于一枚单级运载火箭。每个助推器安装了2台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并为全箭提供竖立状态的支撑。此外,长征五号助推器采用的气动外形良好的斜头锥是国内最大的偏置集中力舱体。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探测器系统副总指挥兼环绕器总指挥张玉花介绍,根据任务分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承担本次火星探测任务中的环绕器总体设计与研制工作,在研制过程中攻克火星制动捕获、长期自主管理等关键技术难点,将实现地火间的超远距离测控通信,并将通过环绕探测实现火星全球性、综合性探测,完成火星表面重点地区高精度、高分辨率精细详查。
副总师兼环绕器总设计师王献忠介绍,火星环绕器设计寿命3年,采用“外部六面柱体+中心承力锥筒”构型,满足5个飞行阶段和11种飞行模式的设备布局需求。火星环绕器携带着陆巡视器,主要完成地火转移、火星制动捕获、轨道调整等任务,为火星车提供3个月的中继支持服务,通过携带的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次表层探测雷达等有效载荷对火星开展约一个火星年的科学探测,实现对火星全球普查和局部详查。
从人造卫星发射到载人航天飞行,从单个飞船运行到交会对接,从绕地飞行到月背巡视……如今,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顺利送到了预定轨道,中国航天正从地月系走向深空探测,开启了星辰大海的新征途。
对于八院的总装团队而言,如何让总装、试验任务能够有序进行,让技术改进提升产品质量?八院149厂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助推模块总装执行经理李亚军介绍:“在总装过程中,我们就好比一位 ‘精算师’,需要做好产品的风险把控,按照技术要求把每一步都走扎实了,不断优化总装工艺技术方案,从细节上把控产品质量,提升产品保障能力,建立各类产品特性全集,让火星环绕器‘坐’得更放心。如此一来,当被问及是否对自己产品有信心时,我们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据悉,“天问一号”发射后,经过大约200天的飞行,最终到达火星。探测器到达火星后,着陆巡视器会择机分离并降落到火星表面开展探测,环绕器将绕着火星转圈,给火星拍照,获得地形地貌、土壤成分和地下水冰等特性。(上海航天局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