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印发 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本报记者 张 烁

2020年07月16日10: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当前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说。

近日,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加强专业指导。

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什么是劳动教育?今年3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及《指导纲要》,都强调“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

劳动教育教什么?根据《指导纲要》,在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方面,立足个人生活事务处理,注重生活能力和良好卫生习惯培养,树立自立自强意识;在生产劳动教育方面,要让学生体验从简单劳动、原始劳动向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发展过程,学会使用工具,掌握相关技术;在服务性劳动教育方面,让学生利用知识、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在服务性岗位上见习实习,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感。

“《指导纲要》要求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高校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同时,要求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这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解决‘有教育无劳动’的问题。”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介绍。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序安排劳动教育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序安排劳动教育内容要求,注重日常生活劳动习惯的养成,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方面,以使用传统工具、传统工艺的劳动为主,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和智慧。”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说。

在小学阶段,低年级学生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中高年级学生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初中阶段兼顾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

在普通高中阶段,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理解劳动创造价值。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大型赛事、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志愿服务,自主选择1—2项生产劳动,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

“在普通高等学校,要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积累职业经验,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介绍。

劳动素养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介绍,劳动素养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明确学年劳动实践类型、次数、时间等考核要求,指导学生如实记录劳动教育活动情况,纳入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学生学年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要对学生的劳动素养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定,高中学校和高等学校要将考核结果作为毕业依据之一,并推动将学段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升学、就业的重要参考。

“我们将学生劳动素养监测纳入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估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并发挥监测结果的示范引导、反馈改进等功能。”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强调,学校在规划劳动教育时要坚持以实践锻炼为主,不能只是口头上喊劳动、课堂上讲劳动。

《指导纲要》要求,要丰富和拓展劳动实践场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经费投入机制,整体提高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和水平。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16日 第 12 版)

(责编:严远、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