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凝聚起乘风破浪的力量

2020年07月14日17:11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字字千钧。正如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出现在雷鸣以前那样,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的信仰之光划破天际,无产者联合起来,凝聚起乘风破浪的力量,穿越历史、照亮今天。

信仰是源,在历史的滚滚巨轮中初心始成。“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正是“造福人民”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了《共产党宣言》这一有温度的思想篇章,成就了共产主义信仰的起点。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第一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在风雨如晦中孕育出勃勃生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在中国开启了信仰的故事。我们学史,是理想信念的再觉醒与再升华,任何时候都要牢记为什么出发,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信仰是基,在当下的风起云涌中责任在肩。纵观百年历史,这是一条坎坷的成长之路,中国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建设、巩固和发展壮大,是一代代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躬身实践。“担当”是对信仰的最好坚守,和平时代的担当,看似一帆风顺,实则暗潮涌动,对党忠诚、善作善为,是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遇难的斗争精神,是抗疫前线的勇毅逆行,危难时刻“我是党员我先上”见证了对党的热爱。我们学史,就是要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要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扎实行动。

信仰如炬,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勇担使命。橘子洲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肩负重托“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初心不变、使命传承,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融入个人理想,从此有了磅礴的大气象。我们学史,就是要在深入学习与不断领悟中找准自身的历史方位,将“自我”融入“大我”达到“忘我”,敢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祛除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练就过硬本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以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坚守,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来源:南翔镇 朱晋翔)

(责编:实习生、韩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