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心价值观教育应当重视与新媒体的融合

万姗姗

2020年07月01日16:41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道德价值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反映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党的十九大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00后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主力”群体,是推动未来中国继续向前发展的重要“生力军”,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接受,关系着国家的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全。00后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的成长伴随着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其心理与行为深受新媒体的影响,这使得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着全新的环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新媒体对0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机遇

1.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提升00后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高校承担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因而高校的教育核心始终是以学生为中心,但在过去线性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失语之中,学校、教师对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则处于强势地位。新媒体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打破了教育权力垄断格局,同时得益于新媒体和网络世界的平权,00后大学生更加思维活跃、思想多变、主体意识鲜明、注重个体的情感体验和自我的价值实现,进而真正确立00后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传声筒”也让高校有机会倾听00后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想法,在教育中切实有效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学生成长痛点,引领学生成才。

2.多样化的媒介信息与渠道,丰富00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

高校传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主要来自教材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三个方面,而这显然不足以满足当今0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需要。00后大学生接触、了解、使用新媒体的时间、程度等都处于较高水准,学生乐于通过多种不同的平台渠道接收信息,无论学习、工作,还是社交、消费,新媒体和网络都已渗透其中,可以说新媒体这个庞大的资源库无所不包、无所不有。也正是如此,新媒体信息与渠道所具有的日常生活性、文本多样性和意识形态性等特征,使其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并有效弥补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二、新媒体对0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挑战

1.自由化的传播环境,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难度值

新媒体提升00后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并为他们带来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同时,也意味着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导性和权威性正逐渐消解。开放自由的传播模式,使得教育从过去的一对多转变为多对多,不利于传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媒体一方面降低了00后大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依赖,使课堂教育不再是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唯一方式;另一方面也影响着00后大学生对于日常学习、校园生活的参与和回归。00后大学生“学”的方式已然发生改变,但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的方式仍主要依靠课堂、班会、导师制等传统模式。学与教的不适配,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队伍难以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加大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难度。

2.多元化的意识形态,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紧迫性

美国著名学者J·希利斯·米勒曾提出“媒介就是意识形态”,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要依靠一定的媒介进行传播,新媒体也成为了各种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竞相争夺的新阵地。当前各种文化、思想、意识形态都掺杂在网络之中,良莠不齐。尚处大学阶段、自我意识和价值观念还未完全成熟的00后大学生,极易受到影响。海量信息、多元意识形态的面前,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更为迫切。

三、新媒体与0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融合

1.课堂主渠道运用新媒体教学手段,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00后大学生的吸引力

课堂教学是当前高校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由于00后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依赖,传统课堂教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需运用新媒体教学手段去适应教育方式的更新。作为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教师,也应当借助新媒体将课堂教学的优势充分显现出来,提升课堂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00后大学生的吸引力。

第一,更新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传授知识,也在一言一行中影响着大学生。教师一是要学习新媒体的相关知识,充分了解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以育人为本,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是要掌握新媒体的使用技术,主动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坚持与时俱进,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三是要了解新媒体的发展变化,努力提高驾驭新媒体的能力,从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

第二,把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连结着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一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当整合在教学内容中,系统阐述理论背景、科学内涵、重要意义等,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系统性;二是结合媒介热点话题,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颖度。

第三,改进教学方式。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利用新媒体改进教学方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一是将晦涩抽象的理论转变为生动形象的音视频,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兴趣和热情;二是改变传统“一言堂”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利用新媒体畅通师生之间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不断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校园主舆论加强新媒体传播媒介,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00后大学生的感召力

校园舆论是发布在校园各平台上关于社会热点事件讨论与情感抒发,是校园环境中对社会各种新问题、新现象和新变化的意见和态度。00后大学生更乐于发表个人见解、主动参与校园舆论形成。对于正从青涩懵懂逐步趋向成熟稳定的00后大学生来说,他们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是在舆论影响中不断自我校正的,因此高校需要主动占据校园舆论的主导位置,营造符合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网络教育环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合理有序,在舆论的潜移默化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00后大学生的感召力。

第一,加强校园网络平台建设。时至今日,高校的新媒体建设也推进到了一定的水平,各大高校及院系单位都有在微信微博建立官方媒体账号,甚至也有部分高校在B站、抖音、头条等00后集聚的媒介平台建立官方媒体账号,作为学校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渠道。但是在这些账号的具体运营过程中,不少高校存在僵化现象——仅将平台作为上传下达的作用。因此校园网络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的网络生活圈,熟悉学生的话语体系,例如网络流行语、网络用语、网络热词等,通过轻松活泼的视听语言,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召,进而提升网络思政的有效性。

第二,创新校园新媒体活动。高校需结合社会热点和00后大学生的发展特点与成长规律,借助新媒体的形式举办一些新媒体活动,鼓励00后大学生正确看待舆论、理性表达观点。此外,可以在一定时期和阶段内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将入学教育、心理教育、学业教育、职业规划教育、毕业教育等主题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将主题班会、团日活动、重大纪念活动等主题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合,在认知体验中升华学生的情感认同。

第三,完善高校舆情监控体系。高校要加强对热点事件的舆情监控,关注学生受热点事件影响而引发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注重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一方面,高校应构建舆情监控机制和管理团队。从学校领导到相关部门、网络中心、学生处、院系、书院等,构建多部门舆情监控联动机制,成立相关负责人协同的舆情监控团队,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各条线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保障舆情监控体系的有序运行。另一方面,高校应当推进网络和舆情监控技术升级。定期维护网络基础设施,及时升级网络技术,跟踪监控敏感信息,及时引导正确的网络舆情方向,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序进行。

3.思政全员育人重视新媒体素养,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00后大学生的凝聚力

媒介素养是人们面对媒体信息时的信息选择、理解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所产生的创造和生产能力。只有同步提升思政工作队伍和00后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才能将两者在新媒介环境中凝聚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借助新媒体更好地扩大传播效果。

一方面,高校思政工作者要主动学习新媒体、传播学的相关知识,同时能够熟悉学生的话语体系、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开展学生工作,这样才能使思政教育更贴近学生、更接地气。现阶段,高校专门针对思政工作者的新媒体培训总体还比较少。目前,大部分思政工作者基本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来了解学生的情况,但对学生热衷的网络空间、大V网红等知之甚少。开展媒介素养主题培训,帮助思政工作者更全面地了解00后大学生,这对于发挥思政工作者的正向力,打造专业化、专家化的思政工作团队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政工作者和学生建立起和谐积极、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会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另一方面,在全员育人过程中积极引导00后大学生正确认识、合理使用新媒体,培养科学理性的媒介判断能力,加强媒介素养教育。高校应当开设媒介素养类教育课程,在相关专业课程或者学校公共选修课程中设置媒介素养类课程,使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和了解媒介的内涵、分类、特征等理论知识,更加深入地掌握相关法律知识、正确使用相关新媒体软件等。此外,高校应当开展媒介素养类活动,例如举办新媒体知识技能竞赛、组织实地观摩体验、邀请新媒体人士走进高校开展主题讲座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00后大学生实际应用媒介的能力。建立第一课堂中与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体系,才能为大学生正确使用和适应融媒体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接受度。

新媒体视阈下,对00后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结合新媒体的发展特点、00后大学生的成长规律,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才能真正使00后大学生主动认同、有效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使青年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国家与民族的希望。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讲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基地研究人员)

(责编:唐小丽、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