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壁十年,何惧艰险,田学森将华山融入笔端心间

2020年06月18日17:45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人民网上海6月18日电 (记者 曹玲娟)2009年,在游历多方后,田学森来到了华山。自那时起,一山一人,一茶一画,田学森殉道般独自面壁写生作画十载——以天地为画室,完成了以华山为主题的一系列约六十幅油画作品。

2020年,这些以华山为主题的油画作品,于这个夏季来到上海宝龙美术馆,以《华山十年,田学森油画展》为题与沪上观众见面。巨幅画作、气势磅礴,画家笔下的华山,有着丰富的色彩和酣畅淋漓的笔触,置身其中,感受这滚滚而来的云雾波涛与澎湃激情,也仿佛触摸到华夏文明传承至今的根与魂。

“十年画一山,十年画华山,这也许是当今画家中绝无仅有的。”在画展前言中,中宣部原副部长龚心瀚写道:“田学森坚持以华山为油画创作主题,走出了自己的一条绘画创作之路,现华山之形,传华山之魂,扬中华精神,为当代中国艺术史增添了感人的一页。”

西岳华山,气象非凡。明代王履在华山作画,面对华山曾言:“吾师目、目师心、心师华山”。在华山旷野山林的无人之境,田学森以一颗敬畏自然之心,怀着与先贤和天地精神交流的渴望,感受华山文化的厚重并接受来自华山精神的滋养,尝试用西方油画的技法来描绘华山的精髓、力求达到国画的意境。

“在山里待久了,自己的形体绝大多数时间是消失的,只是在享受着作品,享受画面和大自然、和山融为一体。”展览现场,田学森告诉记者。

田学森

十年来在华山的奇峰峻岭、山岩峭壁之间,田学森独自一人与鸟虫为伍,与山风为伴,静看日出日落,悟对岁月荣枯。俨然是苦修者,他扛着画具在华山的怀抱里游走,多次险被山风吹落悬崖;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之中描绘华山雪景,寒风刺骨;在行人罕至之处作画,小鸟落于肩头,毒蛇与他四目相对……他已经完全融入到华山自然之中。

在中国山水画历史上,华山是常见的主题。而田学森选择采用油画的表达方式表现华山,油画语言的中国风格在他笔下悄然形成。在他笔端,画面暗部的冷色调沉着而静谧,弥漫着空气的流动感,受光部的暖色调,则跳跃着光线的律动……当印象主义邂逅中国山水,田学森以艺术的方式述说他与华山的相遇与情缘,作品中沁透中国文人的气象。

油画 神屏 390X200cm 田学森 作于2013

油画 天岸 220X660cm 田学森 作于2015-2017

如作品《神屏》,始于2013年春季写生,东仰太华的清晨,主峰巍峨,山谷静悄悄的,逆光下的高山统一在多层次的蓝色调里,复杂的山石结构则需要反反复复耐心的修改塑造,画长三米九,高两米;作品《天岸》写生开始于2015年,长6.6米,高2.2米,耗时近两年完成的巨幅作品。这幅画尝试采用中国画散点透视,部分组合取舍了自然景色,不断尝试一些树木山石的增减和云雾虚实的推敲。

值得提起的是,田学森在华山十年,每幅画都是在现场挥笔完成。美术界有些常用的省时省力的画法,田学森都不屑去做。他喜欢与画框共同经历自然环境的时间和空间,为千古华山写照,表达对华山的感悟和敬意。他说,“华山是顶天立地的脊梁,我们每个人走的路,都是寻脉的过程。”

(责编:严远、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