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画一山,上海这位画家隐居华山十年

唐小丽

2020年06月03日16:28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这次跟您聊天,跟三年前相比,听您说话要流利多了,看来应该是在人间待了一段日子。”记者打趣道。

“对,语速比三年前快了一倍吧!因为疫情,今年一直在上海,没有进山。”田学森很认真地回答。

初识田学森,是在三年前的“华山长卷——田学森七年油画展”上,他说话很慢,笑言有家媒体找他录视频,简单的几十个字,自己录了一二十遍。“在山里见到的人少,很少与人交流,语言能力退化了。”

那次展览结束,田学森就打起行装再度回了华山。而这次见面,则是在他的《华山十年——田学森油画展》上。

5月29日下午,画展在上海宝龙美术馆盛大开幕,嘉宾云集。中宣部原副部长龚心瀚为画展写下两千多字的前言,年近八旬的龚老还到场祝福。“操刀执笔,俯首为民”的知名医学专家景在平教授担纲开幕主持。

“十年画一山,十年画华山,这也许是当今画家中绝无仅有的。十年间,田学森坚持以华山为油画创作主题,面壁华山,写生华山,绘画华山,创作华山,走出了自己的一条绘画创作之路。他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创作油画作品,现华山之形,传华山之魂,扬中华精神,为当代中国艺术史增添了感人的一页。”龚心瀚在前言中写道,他在山里的日子是孤寂艰苦的。冬天写生不便戴手套,站在冰天雪地里连续工作八九个小时;夏天写生,好的取景点大多在山上的风口里,下雨时也没有遮风挡雨之处,受凉感冒坚持工作是常有的事。写生创作时不时要从画框后退审视画面,调节视线,好几次都退到了悬崖边,差点失足。他设法把绳子系在腰上,另一头绑在树身上,以防万一。一日三餐吃饼干、面包、馒头和锅巴,晚上住在山谷道的老旧工房里、河畔的帐篷里,甚至山下的小车里。在这样的环境里坚持创作和生活十年,不堪回首。像田学森这样耐得住寂寞艰苦的艺术家,真是罕见了。

正如龚老所言,十年来,在华山的奇峰峻岭、山岩峭壁之间,田学森与鸟虫为伍,与山风为伴,化困苦为自在,静看日出日落。他俨然是个苦修者,在物质上仅以最低的要求,将自己回归为最自然的状态。他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之中描绘华山雪景,寒风刺骨,以此磨炼自己的意志,他在行人罕至之处作画,小鸟落于肩头,与他唱和,毒蛇与他四目相对,相让而行,他已经完全融入到华山自然之中。

田学森先后求学于山东、上海,游历欧洲,作品曾入选上海美术馆等多地展出,2002年就在刘海粟美术馆举办个展。2009年,田学森将上海的房子卖掉,在华山一住就是十年,只为一件事:观华山,画华山。

作品《神屏》,始于2013年春季写生,东仰太华的清晨,主峰巍峨,山谷静悄悄的,逆光下的高山统一在多层次的蓝色调里。这幅画长三米九,高两米,是一幅三联画。

作品《天岸》,写生开始于2015年,长6.6米,高2.2米,是一幅五联画,耗时近两年完成的巨幅作品。写生于华山主峰对面的山谷。

俗语云“自古华山一条路”,华山的险要可见一斑。田学森说,山上平地有限,有时候为了放置画板,不得已需要平整一下土地。“有一次,我占了野猪的地盘,野猪发出了气愤的声音。其实,我不是跟它们抢地盘,画完了我就走。”枯燥的日子经过他的描述,立刻变得很有意思。

在中国山水画历史上,华山是画家笔下常见的主题,而田学森选择采用油画的表达方式表现华山。在华山面前,田学森继承印象主义者户外写生的传统,用虔诚的画笔,自然主义的笔调表达华山的形象。田学森对于每一幅作品都是精心细作,历经数月甚至数年乃成一幅,十年来,田学森的华山作品仅有六十余幅。

本次画展展出了其中的五十幅,展览时间为5月29日-6月14日。

(责编:唐小丽、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