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抓手,“在线新经济”正为上海释放新动能,开拓新蓝海。闵行区作为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在发展在线新经济方面有何基础和优势?人民网专访了闵行区委书记倪耀明,为大家解读闵行区如何在后疫情时代,发展在线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闵行区委书记倪耀明
化“危”为“机” 跑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加速度”
记者: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复工复产提速扩面是保证今年如期完成既定目标、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保证。闵行区如何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
倪耀明:今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大家也都经历了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从春节过后,我们闵行主要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打好防御阻击战,同时在疫情可控的情况下复工复产,应该说我们疫情的阻击战还是打的比较漂亮的。按照现在国家的判断,应该说取得了重大的战略性成果,闵行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在这过程当中,闵行的干部群众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据统计,我们整个过程当中,调用了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防控的人次超过6万。到目前为止,我们见面核查的常住居民超过了120万,被隔离的国内人员超过18万人,境外到闵行接受隔离的人是超过了12000人。所以这个过程当中大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基本恢复了经济社会秩序的良好局面。
疫情好转以后,我们在抓复工复产过程当中,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控指挥部的要求,主要是做了这几件事情:一是针对企业的特殊困难和问题,在市政府出台28条的基础上,我们出台了闵行推进复工复产的10条具体的政策;二是我们对各行各业在复产过程当中,制定了相应的复产指南;三是我们加大了企业走访的力度,前后共走访了超过9000家企业,帮助解决了1600多个问题。
到目前为止,我们这里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已经全部复工;38家大型的商业综合体也已经全部复工;一些外资企业的总部早早复工了;沿街的小商铺复工率也达到了90%以上。
深耕产业新蓝海 闵行在线新经济大有可为
记者:4月《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发布,明确2022年把上海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目标。闵行区在发展在线新经济方面有何基础和优势?
倪耀明:在线新经济是现在涌现出来的一种新业态,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尤其这次疫情来临之后,在线新经济也体现出了它独特的魅力。上海市政府陆续出台了有关在线新经济的发展规划后,闵行进行了认真的对照,应该说闵行在该领域是有基础的。
一是产业基础优势。闵行作为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本身具有较好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有天然的产业链优势,同时也集聚了相对丰富优质的科创新资源。近几年,闵行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产业,不断促进技术应用与现代生产制造、商务金融、文娱消费、教育健康和流通出行等深度融合,这与目前发展“在线新经济”的主导方向是一致的。
二是政策基础优势。制定和落实《闵行区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闵行区关于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产业政策意见》等专项政策,全面支持在线新经济的发展。闵行区政府每年拿出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发展。
三是产业规模优势。目前,闵行区“在线新经济”营收过亿企业近50家,规模还在不断扩大。疫情最为严重的一季度,依然有不少业态体现出“危中有机、逆势增长”的特点,如在线教育、数字娱乐重回风口:全土豆文化传播(土豆网)营收同比增长31.2%;喜马拉雅营收同比增长32%;触乐营收同比增长102.12%;字节跳动(今日头条、抖音)实现营收11.6亿元。
四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无人工厂领域,上海剑桥科技生产线实现大规模机器替代,上海仪电显示无人车间实现VR生产显示控制,上海诺玛液压全自动精密制造;工业互联网领域,昊沧系统控制开发出了datastrom平台系统,上海科致电气形成了自动化产线工艺定制方案,上海航数开发了飞机发动机健康管理智能平台;新型移动出行领域,钧正网络科技(哈罗单车)营收同比增长71.4%。
科技创新引领 打造产业融合型生态体系
记者:闵行曾是中国第一座工业卫星城,“四大金刚、五朵金花”就是闵行传统制造业的优秀代表。在今后的“十四五”规划中,依托工业基础和人工智能创新区,闵行有什么具体的规划和举措?
倪耀明:“十四五”时期,闵行将围绕打响“上海制造”品牌、构建“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目标,坚持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特色,进一步打造产业融合型生态体系。
如何进一步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科技创新策源地”“高端产业引领地”,也是闵行区委区政府正在考虑的。具体来说,我们将结合零号湾国家级双创基地、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建设,在闵行的南部地区打造紫竹科创走廊。
因为在这68平方公里范围内,还聚集了闵行开发区和紫竹高新技术园区两个国家级的开发区。在这样一个开发区里面,我们与上海交大和上海市科委规划,用三年时间打造100万平方米的空间载体,若干年后真正成为创新示范区;闵行开发区的容积率比较低,结合城市更新、容积的经济密度提升要求,闵行将在原有建筑体量上翻番,初步规划超过一百万平方米;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共有15.7平方公里,其中4.9平方公里作为城市未来应用的场景示范区……在科创策源上下功夫,用科技推动产业提升。
另外,我们将重点推进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在闵行加速集聚发展。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链延伸与其他产业加速融合,把人工智能作为产业发展的驱动力,推动“在线经济”稳步向好发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 聚焦民生底线攻克难点问题
记者:社会保障、民生发展一直是全国两会上网友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闵行区关于民生保障会有哪些举措?
倪耀明:按照中央和市委要求,在落实“六稳”的过程中重视“六保”工作,“六保”中很多内容是跟民生有关系,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稳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有了就业老百姓就有收入,老百姓有了收入也就能够带动消费,因此,稳就业非常重要。
疫情期间,闵行第一时间制定并下发了《疫情防控社会保障工作方案》,明确保障对象和工作要求。一是重点聚焦了特殊困难群体。为低保家庭、重残无业、大重病、困难老人、孕妇等10000余户困难对象多批次发放了24.6万个口罩,1.3万多份防疫礼包;二是落实了25个困难供养老人结对帮扶;三是对全区62名无人监护困境儿童、散居孤儿、农村留守儿童都安排临时监护人或者结对志愿者照看;四是落实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截至4月底,发放了各类救助保障资金4948.79万元。五是从春节开始,陆续安置因受疫情影响的困难人员、“两无人员”共119人。
同时,我们也非常关注后疫情时期,可能会新生失业、失亲、失能等困难情况。为此,也在探索研究一些举措,包括在企业中拓宽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培训;通过政府相关机构,包括社会中介机构与企业之间加强对接,旨在进一步兜牢民生底线,攻克难点问题。
在教育方面,我们着重公平、公正,坚持“把家门口的学校办好”理念来推进工作。
加强基本建设,保障教育需求。2020年区域人口持续增长,为满足群众入学需求,将新开办10所中小幼学校(含校区),加快推进25个学校基本建设项目,推进4个区重大项目建设,完成6所图书馆升级改造。落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指标,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坚持公益普惠,呵护柔软群体。完善0-3岁托育服务体系,提高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新增中国福利会托儿所闵行分部园等4个普惠性托育点,完成64所公建配套民办幼儿园的普惠性认定,确保幼有所育;实施四项工程,打造教育品牌。落实闵行区教育大会关于 “加强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等四项工程,促进6个集团和14个学区资源共享,培养一批优质卓越的校长和教师队伍,实施数据驱动下大规模因材施教的“1258工程”,助力教育强区建设。
记者:今年两会,您最关心的两会议题是哪方面?
倪耀明:今年我所关注的主要是三方面议题:一是“六保”工作到底怎么做;二是科技创新。在中美贸易摩擦的情况下,怎样突破卡脖子问题,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三是疫情之后如何进一步深度开放,例如国与国之间的产业链、供应链如何进一步对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