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园有台时光机,带你重返小辰光的屋里厢

2020年05月12日10:41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人民网上海5月12日电(葛俊俊)如果有一台时光穿梭机,可以带你重返小辰光的屋里厢,但只有一次调拨时钟的机会,你将如何选择?不要着急回答,可以来老城厢的豫园看一看,再做出选择。

豫园商圈所在的文昌路二楼一个沉浸式的摄影空间,名曰“重回屋里厢——时光里的上海人家”。这是豫园商城联合有恒博物馆推出的一个免费参观的开放式空间。里面的所有陈列,都是上海人曾经在屋里厢使用过的“上海制造”“上海品牌”。它们从古玩交易、拆迁市场、二手网站……搜罗而来,一半是博物馆馆藏,一半是民间旧物,重组了三个典型的不同年代的上海人家的客厅。

屋里厢一角 葛俊俊/摄

它们定格的年代分别为1920s-1940s、1950s-1970s和1980s-1990s。“一桌一椅,一本日历,一台闹钟……小细节最能反映普通人家的生活状态。”有恒博物馆的负责人陈败说,“我相信大家看完这些场景后,内心或多或少都会有想要回归家庭生活,体会家庭温馨的这种感觉。”

摄影空间于5月1日开放,作为复星515家庭日·豫园专场的主活动之一,目前已经有100组家庭到此拍摄怀旧全家福。其中包含30组抗疫一线家庭。毕竟,“重回屋里厢”,有什么比在老沙发上坐一坐,拍一张全家福更有仪式感呢?

红梅牌还是美加净?每一块肥皂都有出处

“重回屋里厢——时光里的上海人家”一共有展品393件。大到窗户条屏、小到饭盒、帽子、毛巾,全部做到了有迹可循,有出处可证。

客厅是一种美学上的提炼,并不是完全的复原。但每一个角落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场景。比如第一个客厅里,有一个30年代的红木五斗橱,是整个空间里价值最昂贵的一件家具,出自琪萃公司,保存完好,不见一丝刮痕,柜面上的海棠花雕刻精致细腻。轻轻拉开抽屉,可以想象它的主人是如何将熨帖的衬衣层层铺叠。

五斗橱的上方放着一台老式华生牌电风扇、一个配顶盖的翡翠色琉璃皂盒。“当时,肥皂盒是很多人家的装饰品,而且因为没有区隔开来的卫生空间,放在橱柜上也是合理的”。陈败解释。

大物件出处明了,小物件也绝不含糊。1950s-1970s的客厅里,木制脸盘架、木制搓衣板、藤壳热水瓶和搪瓷脸盘重置了一个特别的洗漱空间。木架上挂着蓝白两条毛巾,是上海有名的414牌。旁边摆放着红梅牌的檀香皂。对角的木制衣钩上,藏青色的中山装和卡其色的风衣悬挂如初,它们分别出自当年的大地牌和上海牌,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形象。白墙并排悬挂着两幅奖状——光荣退休证和品学兼优奖,“奖状”和“并排”都是当时的特色。

走进第三个客厅,70后、80后就更加熟悉了。双鹿牌草绿色电冰箱、上海牌电视机、手拨式电话机等电器进入视野。小虎队的磁带和连环画小人书,还有印有可爱卡通兔的大白兔奶糖铁盒都是同年的七彩梦。

一半以上的“上海品牌”从外地运回,咸鱼帮了大忙

摄影空间以“家”为载体呈现了原汁原味的上海记忆。不过,硬生生地“造”出三个客厅并非易事。陈败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一点后怕。一个月的时间里,用种类繁多的物件还原三个年代的场景,量实在太大。

有恒博物馆一直关注三十年代的上海。对于五六十以及往后的年代,其实涉猎不多,陈败买了5本研究上海七八十年代家具的书籍,先着力解决家具的制式,摆放位置和组合方式的问题。

出处必须要准确。原则是:尽可能要做到所有的物件都产自上海,使用在上海,最好有产商标牌。

屋里厢一角 葛俊俊/摄

他并不担心三十年代的展品,因为留声机、沙发、钢琴……有恒博物馆的仓库里都有。可是50年代往后的东西,因为距离太近,并没有太高的收藏价值, 反而难找。他只能发动朋友圈,从朋友那里少量淘到了一些,还有一些是从古玩网,二手家具网站,经过甄别后买回来。实在缺东西,他就到处打听哪里有正在拆迁的片区,直接去工地上现场“捡破烂”。最近拆迁的金陵路地块就时常有他的身影。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次空间里涉及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上海品牌”,一半以上都是从外地找到的,远至四川,湖南,北京等。茶几、布艺沙发……它们本身并不昂贵,运费可能都是家具本身的两倍,但搜索起来颇费时间。“这也看出来上海当时的轻工业很发达,全国各地都在用上海制造的东西”,陈败说。

有一组八九十年乳白色的家具,就是开展前最后一天,陈败紧急从湖南拉回来的。家具本身叫价1000元出头,但运费收了2000元。他比对并考证过,这和上海的制式是一样的。“感谢咸鱼”,陈败说,“如果十年前做这个展,这么短的时间,东西是凑不齐的”。

穿越三个时空触碰你

上海人,以及上海生活美学有许多场景可以去表现,比如卧室,厨房和书房。之所以重建客厅,因为它属于公共空间,是家人和家庭的欢聚之处。

茶壶、收音机、电风扇……它们只是一些日常的实用物件,零零碎碎,却依附着一个个普通上海人的成长故事。

区别于其他老物件展览的封闭式展陈,“重回屋里厢”特别希望邀请观众走进来,触摸每一件展品,体验它们的温度。你可以戴上四大百货公司出品的礼帽来张自拍;拿起50年前的美加净肥皂闻闻它的香味;打开一本“青春手册”,看看它的主人都到过什么地方;甚至翻看公用寻呼机电话簿,查询上海最早用上电话的都是哪些人家?

“每一个物件都可以让你去触摸,去翻阅。从专业的博物馆布展方式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尝试。”陈败解释,这必然对展品带来损伤。“但我觉得这是值得的,尤其是在老城厢这种上海文化起源地,零距离地去体验,会让心里感受升华。”

三个客厅虽然风格差异颇大,但是墙上挂着的全家福却一以贯之。陈败搜集南市老照片多年。我们可以看到一家三代的全家福,在三个不同的时空里得到很好的传承。也可以看到同一家人在不同的照相馆,拍摄着同样组合和坐姿的照片。

时间在线性发展,屋里厢的记忆却温暖如初。这也是将展览变成交互式摄影空间的终极目的。

(责编:葛俊俊、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