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公司计划销售口罩,需要增加经营范围吗?”“公司要转产防护服,也想咨询”……疫情期间,不少企业向“徐敏创新服务工作室”发来信息,就疫情防护用品生产销售注册许可方面进行咨询,浦东市场监管局注册许可分局党总支副书记徐敏带领工作室及时对问题进行了梳理汇总,通过问答形式开启了“线上志愿服务”,目前线上服务已发布了两期主题。虽然已退居“幕后”,但是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党的十九大代表徐敏服务企业的心依旧火热。
各类市场主体是社会经济最活跃的细胞,如何使他们更便捷地获得市场准入资格,更顺利地开展各项业务?告知承诺、并联审批、注册资本认缴制、证照分离改革、一业一证改革……开发开放30年来,浦东始终走在先行先试的前沿,通过一系列改革不断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为商事制度改革贡献出了浦东经验。而徐敏,见证了这些变化。
改革内容一增再增
“浦东的开发开放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但当时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企业的创办还是困难重重,一纸营业执照的发放,申请人要敲几十个图章,‘跑断腿、磨破嘴’是企业办事难的写照。”曾在注册窗口一线工作20余年的徐敏回忆说。
徐敏在注册窗口接待的第一个办事人,是一位50来岁打算开饭店的中年人,因为材料不全需要回去再补充一下。没想对方大发雷霆:“你们这是故意刁难人!办一个小小饭店,为什么要这么多手续、跑这么多部门?!”徐敏当时心里特别委屈,明明自己完全是按规定办事,为什么要被这样责怪。但她还是耐心地讲解规定,找来了办事部门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对方情绪渐渐平静,说出了心里话:“小同志你知道吗,为了搞这个饭店,我们全家的钱基本上都花光了,再办不出营业执照,我家就完了!”材料到齐后,徐敏帮他加快办出了执照,饭店顺利开张了,而且后来生意越做越大,开了好几家连锁店。
那是徐敏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小小营业执照的份量,办执照对她来说是日常工作,可是对很多人、很多家庭来说,意味着美好生活的梦想。于是她暗暗发誓:一定要用真心真情办好每一张执照,用“小窗口”来守护企业和百姓的“大梦想”。
市场主体的痛点就是改革的动力,2005年,浦东成为全国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通过告知承诺、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批相分离、企业注册登记工商、税务、质监“三联动”等改革试点,有效缩短了审批时间,提升了审批效率。2013年中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落户浦东,负面清单制度、市场准入“单一窗口”等先行先试举措在放宽企业市场准入、提升审批效率等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注册窗口前,徐敏见证了更多改革举措的落地、推广。2015年,浦东在全国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掀起了商事制度改革的新篇章。2018年1月,国务院又批复47项改革事项,同时,浦东坚持自主改,再增加35项,启动改革2.0版,共计198项事项如今已全面实施。浦东经验也被复制推广到了全国,2019年12月1日起,全国18个自贸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
服务流程一优再优
“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路”,浦东服务企业的改革举措从未停步,徐敏的工作服务范围也从一平方米的一线窗口,扩大到浦东1210平方公里。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这样的要求落实到徐敏的岗位上,就是上门听需求、精准提方案、服务全流程。
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徐敏和同事们经常能感受到企业需求的变化。“比如一些创业企业,办公点往往是一间办公室,或者是借助一些孵化器的平台在运作,前期我们推出了工位登记的举措,但对于市场主体的变化,改革还有提升的空间。”徐敏说。
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二十条”措施之一,2018年,以徐敏名字命名的“徐敏创新服务工作室”成立,一批80后、90后加入了这个团队,成为“服务企业成长、助力梦想起航”的生力军。在工作中,工作室形成了自己的服务理念——“只说YES不说NO”,不设路障设路标、不打回票打清单、不给否决给路径。如今,这已成为浦东每一个窗口单位的服务名片。
工作多年,徐敏的工作笔记本换了一本又一本,但最近这几年,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强劲推进,她却发现记在笔记本上的东西越来越不一样,笔记本的更换频率也降低了。以前,工作笔记本上记着各种政策条文和法律法规,还有遇到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时更改,用不了多久就要换。但现在,自贸区建设负面清单的推出,证照分离改革的试点,一网通办的启动,都使得徐敏笔记本上需要记的临时性政策条文越来越少了,而多的,是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他们需求后量身定制的服务内容,是以可复制可推广为目标的商事制度改革先试先行政策的灵感和素材。
更体贴、智慧的服务理念就在这样的探索和创新中应运而生、逐步完善。浦东依托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线下办事窗口,整合公共数据资源、加强业务协同办理、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动群众和企业办事线上一个总门户、一次登录、全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2019年,浦东实现了以7个100%为标志的“一网通办”。在监管层面,浦东从以前的“以批代管”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形成首创性“六个双”综合监管机制,初步形成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府监管闭环。
这些年,小到小微企业开办,大到国企注册落地,经徐敏的手都办了不少。如今走在浦东的街头,看到一些企业的招牌时,她常常会情不自禁地露出微笑,就像看见自己接生的孩子那样亲切。“我们还在继续努力,为我们接生的企业能在一个更好的环境中成长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徐敏说。
(来源:浦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