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本地话”遇上“国际化”,见到老外他们不慌也不怕!

2020年03月11日17:19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人民网上海3月11日电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呈现迅速扩散趋势,对上海的社区防控而言,外防输入压力骤增。长宁区新泾镇33个居民区的280名社区工作者、140名增援机关干部严阵以待,根据不同的节点升级防控举措,在语言关、能力关、勇气关——这些新考验面前,他们不怯懦、不退缩,勇做爬坡过坎人。

“本地话”练成“美标音”

总是笑眯眯的金老师,是中泾居民区的本地干部,并不精通外语的她,在排摸途经重点国家返沪人员的工作任务下达后,主动请缨、挺身而出。走访前,她总是有备而往,先求助翻译软件,将预计用到的词汇翻译并记录下来,将可能进行的对话在脑海里情景模拟、反复预演。

经过事先电话预约,金老师再和物业人员一起敲开外籍居民的家门,向他们核实人员信息、居住信息等,同时告知其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等政策,向其宣传外出须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回想起当时的场景,金老师说:“我的英语是看美剧自学的,有时也和儿子用英语对话,虽然不够流利,但我有任务在身,英语再蹩脚也得大胆讲。”

在社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泾居民区对辖区内外籍居民的人数、国籍、护照号、出境情况、返沪日期等信息进行了全面排查,掌握了较为准确的信息。

只因有你,温暖回家

3月8日上午,增田先生从日本返沪,回到位于天山星城的家,此时小区门口的社区工作者已经为他准备好居家隔离流程的日文说明书。填写完信息后,社区工作者还请他扫二维码后进入小区“居家隔离微信群”,方便提供专项服务。

增田先生已经向公司说明了将居家办公,他说:“如果没有中国政府这样严格的举措,疫情肯定是控制不住的,从疫情开始,我就看到上海政府的各项措施,早日战胜疫情,我很有信心。”

类似增田先生的情况,天山星城不在少数,外籍居民占到了小区总户数的15%。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小刘带领全体社区工作者,连续一周日夜守候在小区,等候回家的外籍居民。

最让小刘担心的,还是尚未回家的他们。社区工作者多方联系物业、中介、楼组长、邻居等了解人员动态,更有亭文化联盟理事会的成员将情况第一时间报给社区工作者,这对社区防控来说真是莫大的帮助。

制定“四个一”预案,事半功倍

天山怡景苑的外籍居民占总户数的五分之二,在先期排摸中,居民区已经掌握了底数,其中日本籍居民较多。早在2月底,极具敏感性的社区工作者就制作了日语告知书、日语健康码等在小区内张贴宣传,并会同物业、业委会、社区民警等商量工作预案。

接到镇防疫领导小组的相关指令后,居民区就搬出了“四个一”计划。即一个健康码,登记个人基本信息、航班号、随行人员、返沪日期、交通工具等;一个居家隔离微信群,由物业经理、保安、保洁、社区干部与居家隔离人员组成,落实报体温、倒垃圾、送外卖等需求;一张健康管理表,“一户一档”做好居家隔离人员的健康管理登记;一个标记星,途径重点国家返沪的居民以五角星图标在原有的9色作战图上标记,动态关注一目了然。

这一周,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小姚几乎每天都要接待从机场接驳回小区的居民,为了“无缝衔接”,保证人员和信息不在最后一公里“断线”,她几乎连续三天两夜没合眼;精通日语的小褚始终坚守在翻译岗位上配合做好宣传、服务工作;团队里唯一的男生为此每天值着夜班……面对疫情形势转变,他们没有丝毫松懈,始终严阵以待。

“17:15分前,请将垃圾放进黄色塑料袋”

晚上10点,绿八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小刘,还在小区门口等候着乘坐转运车辆、即将从机场抵达的外籍母子三人。虽然他事先求助儿子帮着翻译了英语对话储存在手机里,不过仍旧担心沟通问题。过了不一会儿,转运车辆停了下来,小刘顺利地将母子一行送达家门口,他事先准备了两个黄色防疫专用垃圾袋套成双层,并在垃圾袋上写“每天17:15分前,请将垃圾放置其中”。连口语带比划,把居家隔离事项交代清楚,和这位外籍女士互加微信后,小刘才离开小区。

回到家,小刘书记惆怅着“倒垃圾这件事,洋居民是否弄明白了?”他又喊来儿子帮忙,在微信里设置了翻译语种,立刻开启了与这位外籍居民之间的聊天模式。没想到一来二去,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第二天,17:15分,负责垃圾收取的物业人员小徐前往这户家庭,他欣喜地发现在门口确有所获,随即给小刘书记报信,消除了他的担心。

微信交流涵盖15种语言翻译,面对面交谈求助翻译APP,有了这样的好助手和新经验,小刘书记坦言:“沟通完全无障碍!”

各居民区充分发挥“四位一体”作用,携手社区民警、物业、业委会等开展联合排查、转运接待、居家隔离等工作。在排查工作中,力争做到辖不漏区、区不漏栋、栋不漏层、层不漏户。社区工作者牢牢抓住每一次和外籍居民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发放不同语种的防疫提示,简洁明了地告知注意事项,并附上了小区物业和居委会的电话,同时向他们了解服务需求等,争取理解和支持。

“上海是个安全的城市!”

淞三居民区结合自身特点,采取地毯式人员排摸方法,社区工作者上门,有时免不了吃“闭门羹”,他们就在居民门上贴一张留言条告知。近日,他们迎来了几户外籍居民主动到居委会报到,配合登记完善信息资料。一户印度居民用流利的普通话说道:“上海是个安全的城市,我们住在这里很好!”

如果说医护人员是前线冲锋的“战士”,那么社区工作者就是坚守后方的“勇士”。许许多多社区工作者,在防疫战线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平凡而忠诚的担当。(唐小丽)

(责编:唐小丽、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