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主題、24項沉浸式項目,“真如星願·歡樂星期五”兒童心理嘉年華啟動啦!

近日,“守護童心 共筑未來”真如鎮街道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主題議事會暨“真如星願·歡樂星期五”兒童心理嘉年華啟動儀式,在上海師范大學附屬第二實驗學校圓滿舉辦。真如鎮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趙勇,區教育工作黨委副書記錢俊,區民政局副局長汪英姿,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陳小麗,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一級調研員鮑法根等領導出席活動。
現場,來自學校、企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會組織、社區的代表及人大代表齊聚一堂,圍繞“如何凝聚家校社醫力量,實現兒童心理健康服務早發現、早干預、早治愈”核心議題展開專題民主對話。各方代表通過案例分享、機制探討、資源對接等形式,共同為未成年群體心理健康問題獻智獻策,助力構建全鏈條、多維度、可持續的心理健康守護體系。
“真如星願·歡樂星期五”嘉年華啟航
聚焦未成年人心理素養培育新實踐
趙勇、錢俊、汪英姿、陳小麗、鮑法根共同啟動真如鎮街道“真如星願·歡樂星期五”兒童心理嘉年華
真如鎮街道“真如星願·歡樂星期五”兒童心理嘉年華是以“為心靈充電,為成長攢勇氣”為理念的創新實踐,將每周五轉化為轄區6-7年級學生的專屬“心靈節日”。作為2025年未成年人保護站服務清單升級的核心載體,活動首批覆蓋6所學校,通過六大主題篇章、24項沉浸式項目構建“認知-情緒-社交-未來”全鏈條心理素養培育體系,幫助學生在快樂體驗中收獲成長智慧,培育積極向上的健康人格,為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具體項目設計源自實踐反饋——如“數字覺醒篇”的“家庭數字公約設計師”項目,正是基於前期家校社醫聯動實踐中發現的矛盾痛點。通過走訪調研、民主議事收集到未成年群體作為“數字原住民”,存在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時間過長、容易與家長產生矛盾等問題,項目創新採用“三步設計法”:通過“屏幕時間數據統計”“矛盾痛點分析”“雙贏規則共創”形成雙方都認可的使用規則,實現兒童從“被管理”到“共治理”的角色轉變。
該項目融合社會工作和心理學相關理論,配備專業心理導師與互動教具,例如在“解密APP背后的設計”環節,通過講解推送算法原理,幫助孩子增強對網絡信息的辨別能力﹔“我的注意力保衛戰”活動引入“番茄鐘工作法”,將專注力訓練變成游戲任務。這些做法不僅有助於孩子養成良好習慣,也在協商中增進了親子關系。
此次升級亦體現真如鎮街道未保站服務體系的深化拓展。長期以來,未保站通過培育“未愛小屋”等特色品牌推動未保工作規范化、體系化、專業化,構建“發現預警-干預服務-轉介跟蹤”服務閉環。針對孤獨症群體,創新建立“早篩干預-社區融合-社會賦能”體系,依托“一座星橋”項目搭建職業成長平台,形成“需求發現-精准服務-效果反饋”的閉環機制,持續為困境兒童等特殊群體提供專業服務。
活動還同步發布了未成年人社會實踐體驗崗位,將聯動真如星願慈善超市、“如憶茶事”館等轄區六大站點,推出真味書屋小策劃、圖書管理員、收納小能“星”等崗位。通過真實社會實踐,孩子們在實踐中學會責任與協作,讓青春在可量化的服務成果中綻放自信光芒。
轄區各方企業持續彰顯社會責任擔當。維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星創視界(中國)集團有限公司、杭州中邁建筑勞務有限公司及上海東紡日化銷售有限公司等企業將繼續支持“真如星願·歡樂星期五”兒童心理嘉年華活動開展,共同為孩子們筑起看得見、摸得著的成長堡壘。
為構建長效支持體系,真如鎮街道聯動政、企、校、社四方共建“家校社醫”四位一體心理支持網絡。梅隴實驗學校、真北中學、普教院附中、真如社區衛生中心、街道社區服務辦及樂揚紅樹林慈善公益中心共同簽署“教聯體”備忘錄,推動完善政府統籌、部門協作、學校主導、家庭盡責、社會參與的協同育人工作機制,形成資源整合、優勢互補的教育發展新格局。上師大附屬二實驗校長在致辭中強調,學校始終將心理健康教育擺在育人核心位置,期待以本次心理嘉年華首批覆蓋學校為契機,進一步織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守護網,為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適合的教育。
政企校社共議資源整合
構建“家校社醫”四位一體心理支持網絡
將每周五打造成真如孩子們專屬的“心靈節日”,這一充滿溫度的共識,正是通過一場場民主議事會逐漸形成的。
在“守護童心 共筑未來”真如鎮街道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主題議事會,街道、學校、社會組織、人大代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各方代表齊聚一堂展開深度探討,共同探索如何織就一張覆蓋家庭、學校、社區、社會的無縫守護網,讓每個孩子的心理健康需求都能被看見、被回應、被托舉。市人大代表、上海樂揚紅樹林慈善公益中心理事長白莉主持。
“未成年人的心理問題從來不是孤立事件”,上海樂揚紅樹林慈善公益中心總干事鐘桂香首先發言,從生態系統理論出發,表示“家庭作為第一生態圈,直接影響三觀塑造﹔學校、社區、社會構成的第二生態圈,深度影響孩子們的成長”,強調協同整合資源的必要性。
多位學校負責人分享了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挑戰,以及可提供的資源、正做出的努力。上海市銅川學校黨總支書記益永鋼坦言:“很多老師也想及早發現問題,但相比專業心理老師,識別隱性心理問題的能力稍欠缺。學校也會探索設置‘一人一檔’,必要的時候向相應專業機構尋求支持。”上海市金鼎學校校長吳昕舉出具體案例:“有些孩子表面的情緒波動,背后可能是更深層的心理困擾,要探索建立與專業機構的常態化合作機制。”上海市普陀區教育學院附屬中學副校長王雁提出了更深層的難題:“最讓我們困擾的是,80%的家長在老師反映孩子問題時,第一反應是不認同。即便家長願意配合,學校與專業機構之間也可能存在信息壁壘。”
在前期學校端痛點剖析基礎上,社區與專業心理機構代表進一步從實踐層面補充資源供給方案。區人大代表、真西一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劉海清以具體案例切入:“我們遇到過一對父母,他們為13歲的兒子過度焦慮。經過我們溝通發現,孩子心理狀況其實很好。這直接推動我們聯動專業心理機構進社區開展家庭心理輔導,幫助家長提升情緒管理能力。”
緊承社區實踐經驗,上海普陀區明塵社區發展中心副理事長蔣雲依表示,“作為專業社會組織,我們在街道未保站的協調下,已開展多方聯動實踐,探索建立家校社協同督導會機制。針對疑難個案,通過定期會商明確各機構分工,能有效避免因信息不對稱延誤最佳干預時機。”
真如鎮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團隊長、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游廣宇從專業角度指出:“心理問題的核心是‘秘密’。我們不僅要建立多學科會診機制,更要構建讓孩子感到安全、願意說真話的空間。關鍵是要讓那些無助的孩子或家長走進這個空間時,感到被理解、被信任,願意分享心底的秘密。”
針對這些共性問題,真如鎮街道社區服務辦主任王文靜進一步介紹了新啟動的“兒童心理嘉年華”系列項目,該項目將創新開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家校社”協同機制為支撐,通過豐富多彩的互動體驗活動和專業心理指導,重點培養學生自我調節能力以應對成長挑戰、抗逆力以增強心理韌性、社會融入能力以適應環境變化。
這一舉措也得到了企業界的積極響應。維邁科建集團有限公司行政主管鄭子玫表示:“我們可以提供博物館等系列平台資源,在寒暑假期間支持社會實踐活動,讓孩子們不斷探索興趣愛好,增強內生動力。”星創視界(中國)集團有限公司華東區副總經理姜國斌也表示:“我們計劃通過校園視力篩查,為學生建立健康檔案,這也有助於緩解青少年因體象問題引發的情緒困擾。”
此外,與會人員在活動外場參觀了心理嘉年華布展區。現場通過互動展板等多元形式,生動呈現了“從進化角度看情緒”“如何做主我的青春”等心理健康知識。特別設置的“問題背后的問題”板塊尤為引人注目,通過典型案例解析與互動問答,引導家長深入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心理動因:叛逆實為自我認同探索,沉默可能源於情緒表達障礙,拖延或許隱藏著時間管理焦慮……幫助家長從“表面行為解讀”轉向“深層心理洞察”,推動實現科學育兒能力的提升與認知轉變。
接下來,“真如星願·歡樂星期五”
兒童心理嘉年華項目
將繼續吸納民主議事會的聲音
依托“教聯體”的落地
結合轄區實際
持續拓展服務邊界
共筑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生態雨林”
(來源:今日真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