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上海市民投訴:快遞代收點存在隱私泄露漏洞

購物用網名,取件碼顯真名
有市民投訴快遞代收點存在隱私泄露漏洞
“為何取件碼標簽上會有我的真實名字?”近日,閔行區疏影路1111弄莘城苑小區居民張先生向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民聲直通車”反映,前往兔喜快遞超市代收點領取快遞時,看到快遞外包裝上貼了一張帶有取件碼的標簽,標簽上竟寫著自己完整的真實姓名。“明明我在各個購物平台留的收件人信息都是網名,快遞代收點是怎麼獲取我的真實姓名的?”
實名顯示疑與系統相關
9月23日,記者走訪了張先生所在的小區。兔喜快遞超市位於小區一處小賣部門口,快遞包裹放在一個開放的貨架上。當市民前來取件時,需要向快遞員報取件碼,核對地址信息后方可取走。
記者注意到,貨架上的每個包裹側面都貼有一張方形標簽,上面有條形碼、取件碼數字、二維碼、日期等信息。掃描標簽上的二維碼,可以看到快遞發出地點到代收點的物流信息。取件碼標簽顯示的姓名信息格式則五花八門,有的僅顯示姓不顯示名,有的看起來明顯是“網名”,有的僅顯示日期,有的標簽斷了半截,而顯示完整姓名信息的也不在少數。
代收點的快遞員表示,取件碼標簽是機器掃完打印出來的,快遞員無法自行設定是否隱去收件人姓名。“打印出來是什麼就是什麼。”至於部分標簽沒有打印完整,主要是打印機有問題,產生格式上的偏差。相關掃碼、打印機器是他從第三方購買的二手設備。對於消費者擔憂的取件碼標簽泄露隱私的問題,快遞員答復,可以聯系客戶送貨上門。
張先生認為,顯示實名信息標簽可能與快遞員購買的設備有關。記者瀏覽一些購物平台和二手專賣平台了解到,這類代收點、驛站設置取件碼的流程中,需要用到“掃碼巴槍”和標簽打印機,網上出售的大多是二手設備,價值數百元。在一些演示畫面中,“巴槍”與手機類似,帶有激光掃描功能,可識別快遞面單信息。代收點的工作人員下載對應的快遞物流平台軟件,完成身份驗証后,用“巴槍”掃描快遞面單信息,就可以自動顯示面單上的信息,再連接打印機的“藍牙”,掃描一下可實時打印出帶有取件碼的標簽。
售賣二手“巴槍”的客服都表示,如要購買“巴槍”,必須先確定使用的物流系統,由他們負責安裝好對應的軟件再發貨,代收點和驛站人員都無法自行安裝,具體原因不便解釋,屬於他們的“商業機密”。不過,客服表示,實名信息的顯示與他們的設備無關,主要取決於安裝的物流系統軟件,“每個軟件設置的取件碼標簽模板不同”。據介紹,即使是同一家物流平台,軟件也有通用版本和專業版之分,后者的識別、記錄功能更多。
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咨詢了兔喜快遞的客服,對方表示,可能是系統上有消費者的真實姓名,顯示在取件碼標簽上了,會將這一情況反饋給技術部門。
取件碼標簽可以隱藏信息
記者走訪了多家兔喜快遞代收點看到,實名信息顯示的情況並不少見。主要分布於學校周邊的驛站以及部分規模較大的老小區。由於送件不便且日均單量巨大,這些驛站仍保留憑取件碼人工取件的方式。多數經營者表示,實名信息顯示的情況時有發生,與系統匹配有關。他們打開“兔喜生活”軟件,掃描包裹后界面顯示了物流編號、收件人姓名、手機號、取件碼。有經營者的軟件界面會隱去手機號碼前7位,有的掃描后不顯示收件人姓名,有的則顯示完整信息。“系統還會發生‘串號’情況,比如多個人收到同一份快遞取件信息,可能是被隱藏的手機號碼出現雷同導致。我們無權限處理類似問題。”
走訪中,記者發現也有代收點的取件環節不顯示任何收件人的相關姓名信息。一家日均1200單的驛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的“巴槍”設備由物流公司統一採購。取件碼標簽不會顯示取件人姓名,而是顯示貨架編號信息。經過工作人員演示,他會按照包裹大小分類放上貨架。根據貨架編號,將對應的包裹掃描,即完成“入庫”流程。同一貨架的包裹取件碼標簽上都帶有貨架編號,便於他們和收件人尋找。無論來自哪個物流公司的包裹,都不會顯示實名信息。可見,從技術和流程上,能實現不顯示實名信息的取件碼標簽。
2023年,《快遞電子運單》國家標准和《通用寄遞地址編碼規則》國家標准正式實施,同年修訂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也進一步細化了隱私面單執行標准。其中規定,避免在電子運單上顯示完整的收寄件人個人信息﹔收寄件人姓名應隱藏1個漢字以上,聯系電話應隱藏6位以上,地址應隱藏單元戶室號。
截至發稿前,張先生附近的兔喜快遞超市已修復系統漏洞,不再顯示取件人實名信息。張先生希望平台能跟進其他站點的取件碼標簽管理,做好市民個人隱私保護。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車佳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