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書展“舊書新知·淘書樂”3.0升級版市集今日起舉辦

“舊書新知·淘書樂”3.0升級版市集今起在蘇州河華政灣舉辦
與舊書結緣,觸摸城市閱讀記憶
10月11日至17日,2025上海書展“舊書新知·淘書樂”3.0升級版市集,將在蘇州河華政灣舉辦。這是去年11月,“淘書樂”第一次開進上海校園后與華政的又一次牽手,邀請讀者感受知識的代際循環,與舊書結緣,帶走獨特的城市閱讀記憶,見証上海這座光榮之城歷久彌新的精神品格。
昨晚,華燈初上,剛剛布展完畢的舊書市集現場,附近居民、大學生、帶著孩子的家長已迫不及待地走進舊書的海洋……
“吃咖啡”是上海20世紀初以來盛行的摩登生活方式,“看舊書”是江南文脈傳承中綿延不絕的書香雅趣,華政校園所在的“聖約翰大學舊址”則是中西文化交匯的歷史見証。三者結合,是海派文化場景在當代的呈現。
此次舊書市集經過深度策劃,將帶來2萬余種古籍文獻、民國書刊,近3000種文學、少兒、藝術、政治、法律、歷史、生活科普、漢譯經典名著等低至3折的特價圖書,以及近百種由上海香港三聯書店提供的低至五折的港台版熱銷好書。與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內的歷史建筑群及高校人文學科等內容呼應,市集上還將展示一批由上海圖書公司所藏的稀缺古舊書刊,如《中國建筑匯觀》《上海縣志》等。
在以簽名本、稀缺書、斷版書等書籍為核心的“寶藏書”主題專區,市民讀者與師生還可領略倪墨炎簽名本《現代文壇內外》,美國著名記者史沫特莉的著作《打回老家去》,由詹姆斯·勃脫蘭著、林淡秋譯,出版於1939年的《中國的新生》等稀缺書的風採。港台版熱銷好書涵蓋社科、文學、生活美學等類別,包括陳丹燕簽名本《上海的風花雪月》、金宇澄簽名本《我們並不知道》、陳沖簽名本《貓魚》,以及艾米莉·科爾(英)主編的《世界建筑經典圖鑒》等重點品種。同時,全新打造的“讀書人”圖書盲盒涵蓋幾十種人文社科類主題書籍,供讀者隨機“認領”。
在百年歷史建筑群中,市集特別辟出一方休閑天地,讀者可一邊品茗、喝咖啡,一邊翻閱特價舊書,隻需掃描身邊的二維碼,完成自助下單,把“偶遇的驚喜”收入囊中。
七天市集,市民讀者可在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華政園內,盡情體驗“淘書”之趣,收獲古舊書刊與歷史建筑中蘊藏的“人文記憶”,構建屬於自己的“舊書朋友圈”。市集將“舊書流通、閱讀循環、人際交流、文化傳播”理念融合,試圖向讀者傳遞這樣一個信號——閱讀可以很時尚,歷史可以很親切,古老校園可以很好玩。
舊書市集舉辦期間,巴金故居常務副館長、巴金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周立民將受邀走進華政園,以“從聖約翰大學看上海文化的特質”為題開展講座。此外,24號樓一樓將以“凝固的史書:建筑、方志與經濟文獻中的近代中國”為主題,展出一批珍貴的古舊建筑圖錄、上海及周邊地區地方志與早期經濟期刊。同期,在中國奧委會起源地——26、27號樓舉辦的“奧運從這裡出發”展覽也將開放。講座與展覽並行,營造“沉浸式”閱讀體驗,讓建筑空間成為歷史的講述者。
舊書收購服務與“書香車輪”流動平台將在此次市集全新啟動。主辦方上海圖書公司負責人介紹,“書香車輪”復古的三輪車形式,是對老上海走街串巷收舊書傳統的溫情致敬﹔線上估價、預約上門等現代化服務,則為這一傳統注入當代效率,希望讓舊書流通升華為一場連接過去與現在、溝通不同代際的知識循環儀式。市集期間,黃浦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上海圖書公司古籍修復技藝第四代傳承人朱靜還將在現場講解古籍修復和雕版印刷相關知識,演示古籍修復技藝。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施晨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