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觀可玩可購可享,長假滬上演藝盛會好戲不斷

可觀可玩可購可享,長假期間演藝盛會好戲不斷
這個長假,劇場內外皆舞台
10月7日,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員、舞台劇《清明上河圖密碼》中“章美”飾演者周紀萌來到位於永福路的“不雷的面包”擔當“一日店長”,聞訊而來的觀眾擠滿面包店。
今年國慶中秋長假,舞台不止於劇場。“長假期間演出票提前兩周售罄。”工作人員表示,《清明上河圖密碼》密友圖鑒活動聯合安福路周邊8家店鋪打卡,吸引觀眾前往消費,其中“一日店長”為店鋪帶來200%日營收。
“《耋戲生》長假期間平均上座率超90%,我們和周圍超20家店鋪票根聯動,帶動商圈人群消費。”作為上海首個沉浸式園林實景音樂劇,《耋戲生》於長假期間在具有三百年歷史的商船會館連演14場。工作人員介紹,每場《耋戲生》前,他們都在會館外的口袋公園表演非遺戲曲30分鐘,吸引市民游客超千人。
走進商船會館前,《耋戲生》觀眾在AI換裝交互機中掃描樣貌並自動生成劇中年代服裝,帶著屬於自己的年代形象與劇中角色一同入戲。走出會館,觀眾憑借《耋戲生》演出票根,在附近綠地·外灘潮方享受專屬優惠福利。
相比初試啼聲的《耋戲生》,每年國慶假期與觀眾相約的上生·新所懸疑戲劇展演周已舉辦至第六屆。今年懸疑周推出四部英國懸疑劇,連演25場,加上“早春樂事集”的80多家非遺、美食、工藝集市,這個假期上生·新所每天有五六千人次前來逛市集、看演出、品美食。
10月1日開幕的第九屆“金玉蘭”上海國際木偶藝術周以雙會場聯動、輻射社區商圈的模式,通過50余場密集的國際偶戲展演、浦東炫偶嘉年華等亮點活動,打造“可觀、可玩、可購、可享”的綜合性城市藝術盛會,活動覆蓋約5萬人次。
位於人民廣場核心商圈的仙樂斯木偶劇場連續8天推出超過20場國際精品偶戲劇目。“我們特意在假期看木偶戲”。一位帶著孩子前來觀演的家長說,“這些外國劇目難得一見,小朋友很感興趣”。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會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木偶聯會中國中心主席陳向紅感嘆:“上海國際木偶藝術周不僅成為常態化國際交流平台,也讓木偶藝術逐步惠及更多群眾。”
“6天演出總票房超過70萬元,今年我們主打新編戲,觀眾反響不亞於往年傳統戲。”上海京劇院精心策劃“建院70周年系列演出”,10月1日至6日,5部經典大戲在天蟾逸夫舞台接連上演,選取建院以來各種風格的經典代表作品。
假期演出還未收官,10月7日,上海京劇院一團大排練室,備受戲迷期待的神話京劇《盤絲洞》復排建組,將於今年年底上演。
不休息的還有上海越劇院。昨天,“越影留聲”上海越劇院建院70周年主題影展在宛平劇院開幕,展映10部優秀影片。“影展既是回顧也是啟程,讓觀眾透過銀幕見証越劇藝術在數字時代的薪火相傳。”工作人員說。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諸葛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