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游泳愜意卻暗藏風險 收好這份“水上安全手冊”

2025年09月26日18:00 | 來源:上海發布
小字號

原標題:【提示】游泳雖愜意,風險卻暗藏!收好這份“水上安全手冊”,讓你通曉溺水如何自救與救急

游泳作為一項老少皆宜的運動,不單降溫消暑,更能鍛煉心肺功能、增強肢體協調性,是一項集“清涼、健身、解壓”於一體的寶藏運動。不過,想要盡情享受游泳,有個重要前提不能忽視:掌握水上安全與自救知識。畢竟泳池、海邊等水域雖愜意,但也潛藏著意外風險。

下面,就來看一看市體育局為大家梳理的水上安全要點,以及溺水自救方法和急救技巧,讓每一次游泳既快樂又安全↓

這些危險水域要警惕  

江河:青苔

江河岸邊易長青苔,在江河岸邊游玩時,很容易滑入水中﹔長青苔的江河岸邊很滑,即使會游泳,也很難爬上岸。

湖塘、坑塘:雜草、淤泥

一些水塘長有雜草,塘底也有淤泥,如果對水域不了解,下水游泳容易被水草纏住或陷入淤泥。

海邊:浪涌、離岸流、礁石

風浪大時,海浪的力量能把人拍暈卷走﹔一些海岸礁石光滑,或布滿尖銳的牡蠣殼等,落水者難以自行上岸,救援難度很大。

兒童溺水高危場景

低齡兒童家中蓄水容器﹔工地積水坑或小區景觀池﹔江河、水塘等開放水域﹔公共泳池及水上樂園等場所﹔帶游泳圈進入深水區﹔海邊淺水區﹔盲目下水施救溺水者。

防溺水認知誤區   

誤區1:會游泳就不會溺水?

水下情況復雜多變,水草、淤泥、漩渦等自然環境都可能導致溺水事故發生。此外,疲勞、生病、抽筋等個人身體因素,也可能會讓自己陷入危險當中。

誤區2:游泳圈、水上充氣玩具可以保命?

游泳圈不是救生設備,充氣式塑料游泳圈本質上是玩具,並不能在游泳時有效保証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誤區3:手拉手能救上溺水者?

手拉手救人很難成功,因為結成“人鏈”后,一旦有人因為體力不支打破平衡,就會讓很多人落水造成群傷。

誤區4:會游泳就會救人?

水中救援是一項專業性的工作,求生本能會讓溺水者力量驚人,緊緊抱住施救者,使施救者陷入險境,未經過專業訓練者切記不能貿然下水救人。

溺水自救三步法  

第一步

放鬆身體向后仰,不要掙扎、防止下沉。

第二步

抬起下巴,盡量讓口鼻露出水面,保証呼吸,同時大聲呼救。

第三步

注意周圍有沒有能幫助漂浮的物品,可將空塑料瓶等具有浮力的東西抱在身前,有助於漂浮。

正確救援三要點  

不盲目施救,

在岸上通過“叫叫伸拋”法施救

“叫”:大聲呼救,尋求周圍更多人的幫助﹔

“叫”:撥打110、119、120等報警求助﹔

“伸”: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將樹枝、木棍、竹竿等遞給落水者﹔

“拋”:將泡沫塊、救生圈、密封的空塑料瓶等漂浮物拋給溺水者,幫助其漂浮待援。

如具備下水救援的條件

救援者應從溺水者的后面托住他的腋窩或單手夾胸,利用反蛙泳或側泳,將其拖帶上岸。

將溺水者救上岸后,先檢查意識與呼吸,輕拍肩膀並呼喊,觀察胸廓是否有起伏,若無反應,再清除口鼻異物,開放氣道,同時撥打120急救電話。

不要以手拉手的方式下水救援

即使施救人員較多,也不要以手拉手的方式下水救援,如果有人脫手,可能造成連環溺水悲劇。

掌握急救技能,抓住“黃金4分鐘”

心肺復蘇術

心肺復蘇術是搶救心臟驟停患者的主要手段,如遇有人突然倒地,判斷無呼吸、無意識后,應立即實施心肺復蘇術,抓住“黃金4分鐘”,搶救越及時,成功率越高。

第一步:判斷對方是否有意識

第二步:進行胸外按壓

第三步:進行人工呼吸

第四步:再次判斷對方是否有意識

第五步:繼續循環心肺復蘇

AED(自動體外除顫儀)

AED全稱為自動體外除顫儀,是一種用於搶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醫療設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心肌梗塞等心臟病的救治。目前,國內很多大城市人流量較大的場所,均配置有AED。AED配合心肺復蘇術共同使用,可成倍提高心臟驟停的搶救成功率。

 牢記防溺水“六不”原則  

1.私自下水游泳﹔

2.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

3.在無家長或教師帶領的情況下游泳﹔

4.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

5.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盲目施救。

防溺水的第一道防線

是從根本上杜絕“野泳”

游泳戲水,要選擇游泳館、海濱浴場等

有人管理、有救生員的正規場所

溫馨提示

依據《上海市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管理辦法》第十一條規定,所有進入游泳場所的泳客,在入池前務必認真閱讀並填寫《游泳項目安全風險告知承諾書》,充分了解相關安全風險。

您可通過“上海社體競賽”官微或“安心滬動”小程序進行電子告知承諾書注冊辦理。

資料:市體育局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