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被動應對”到“主動前瞻”,看一個老舊小區的治理新路徑
——東明路街道物業治理工作法

在基層社區治理中,總有一些小區憑借著前瞻性的理念與創新的舉措脫穎而出。東明路街道品新苑居民區就是先行者之一,探索出了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
品新苑居民區,共有品新苑、品珍苑兩個獨立住宅小區,為動遷商品房混合型小區。1999年建成,房齡近25年,共有居民1002戶,面臨著老舊小區普遍存在的房屋基礎設施老化、停車難、物業管理不到位等棘手問題,品新苑居民區黨總支並未在困境中停滯不前,而是積極尋求破局之法。
2年前,品珍苑小區迎來雨污水改造工程,居民看到新增的管線預埋方案不解:“消防改造是后面的事,現在預埋管線不是白費錢嗎?”面對居民的質疑,業委會主任童家華堅定回應:“消防管網遲早要升級,我們問題前置,現在預埋總比以后再挖省事!”
5個月后,品珍苑小區被列入高層消防改造計劃。當施工隊進場施工時,物業庄經理帶著管線圖沖過來:“不用挖!童主任早埋好了!”原來預埋的管道正好適配新增的消防干管。看著直接接入的消火栓管網,業委會和物業都驚嘆:“這一舉措省了破路費,還少擾民半個月!”
品珍苑在物業治理中的先見之明,得益於居民區探索出的以黨建引領物業治理的新路徑。在黨建引領下,業委會、居委會和物業公司“三駕馬車”從長遠和整體利益出發,提前規劃、統籌安排,為小區居民創造了便捷、舒適的生活環境,也為其他小區物業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鑒。
“很多工作我們業委會都是跨前一步,從不會等著矛盾激化,再去處理。”品新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林燕的一番話,道出了小區治理的關鍵思路。
為高效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小區建立了“一口受理”協調機制。對於居民群眾來訪、來電,接待的同志都會根據不同情況,提供“當場辦理、轉告受理、代行受理、告知路徑、耐心解釋”等服務,這一制度將居民的需求精准捕捉,讓居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安心,真正做到辦有所托。該機制拒絕推諉扯皮,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有效避免了矛盾的升級和擴大。
2024年,一戶居民客廳和廚房之間牆體滲水。接線員小欒接到電話后,迅速啟動首問閉環流程:一小時內帶維修人員勘查現場,並與樓上鄰居進行友好溝通,共同查找漏水原因,同步微信群@業委會確認維修基金使用條款,@居委法律顧問審核調解協議。
在各方的緊密配合下,滲水問題在三天內得到了圓滿解決。這一案例,生動地展現了該制度的高效與實用。通過“一口受理制”的落實,品新苑居民區12345投訴率逐步降低,居民滿意度不斷提升。
基層治理,黨建引領是關鍵,品新苑居民區深知這一點,在已有業委會建立黨小組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與安居物業黨支部的黨建聯建工作,全力打造紅色物業,將多方力量擰成一股繩、形成一盤棋,齊心協力解決居民反映強烈的難點堵點問題,建立“多元矛盾一體化解決”機制。
以“一口受理制”為突破口,品新苑居民區為基層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林燕表示,后續將進一步完善物業24小時報修、投訴、求助等信息互動功能,讓居民的需求能夠第一時間得到響應﹔組織開展“走進百姓家”活動,主動傾聽居民群眾對小區物業服務的意見建議,共同研究解決小區安全、環境、文化和穩定等公共事項,進一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